三吳,壹個歷史名詞,指東晉南朝最重要的地理範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指吳、、惠濟三郡,惠濟是三國吳的核心。
從廣義上講,它包括除吳、、惠濟以外的其他縣。東晉以後,“三吳”頻繁出現在史書中。
擴展數據
三吳,古代江南的地理通稱,含義模糊,指吳興、吳軍、惠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歷代對三吳的地名說法不壹。雖然以環太湖地區為主要範圍,但也往往包括長江下遊和錢塘江的廣大地區。
李道元《水經註》中提到“漢帝十二年,有壹吳,後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為其壹”。意思是說他們原本屬於秦朝所設的會稽郡,而在漢初只有“壹吳”。後來又分為吳軍、吳興、會稽三郡,合稱“三吳”。
《唐書·元和郡誌》總結了漢代以來的地理區劃,將吳軍、吳興、丹陽郡稱為“三吳”,強調長江下遊,並將三吳擴大到今天的安徽地區,因為漢晉以來的丹陽郡包括蕪湖、當塗、宣城、徽州、南京、揚州、鎮江、常州和浙江西北部的壹個角落。
可見,在古代人的心理意識中,即使三吳的行政區劃發生了變化,但“三吳”之名卻是“不驚”的,從唐、宋、元、明壹直沿襲下來,泛指“江南”壹帶。
這種不受政治場控制的觀念意識,才能深入人心,歷久彌新。也反映了人們的文化思維有其相對獨立的場域,凸顯了“三吳”作為文化概念的可持續性。
百度百科-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