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弟子規》的由來

《弟子規》的由來

《弟子規》的由來: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寫的壹首三言律詩。

其內容采用了《論語》第六條,說:“弟子進則孝,出則孝。他們真誠守信,他們愛人民,善良。有余力就學文學,三字壹句,兩句壹韻編的。全文***360句,1080字。《弟子規》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規》取“弟子入論語而孝,出之而孝”壹章。他們真誠守信,熱愛群眾,與人為善,有余力就學文學”為總綱。本書共分五部分,分別選自《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語錄。

全文共360句,1080字,涵蓋日常生活、衣著、行為、品德、處世之道等。,並詳載於德育。

擴展數據:

弟子對後世的影響

本書以通俗的文字和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弟子規》總論中寫道:“弟子規,聖人訓:第壹孝,第二誠信,兼愛,和慈,余力,則學文學。"

有七科,即孝、弟、誠、信、愛眾、善、學文學。前六科屬於道德修養,最後壹科,學文學,屬於知性修養。

《弟子規》首先明確強調做人的原則,以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尊重兄弟為名,然後教育人民把對父親、兄弟的服從擴展到社會各個階層。事如兄弟,然後教育廣從。

“每個人都需要愛”,孩子理所當然要用無私的愛來回報父母,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它是清代揚州十條等事件後獨特時代背景的產物,不是國學經典,應視為封建糟粕,予以淘汰。

2065438+2004年9月6日,海南省率先以傳統文化改造服刑人員。服刑人員每天在太上殿上閱讀、領悟《弟子規》、《弟子規》和《感應》,“學壹句,做壹句”,潛移默化地學會做人。中國司法部肯定了海南的經驗,將海南司法廳編寫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教材納入全國服刑人員教育教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弟子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