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楚辭》約三萬四千字。
3.《論語》11750字。
4、《孟子》34685字
5、《老子》5056字
6.《莊子》約八萬零四百字。
7.左傳196845字
8.普通話92500字左右。
9.戰國策大概120000字。
10,《世說新語》約79000字。
11,《文心雕龍》約48000字。
以上經典(包括《昭明文選》)為本次統計對象,以下為附帶收獲:
《圖書經典》25700字。
禮記99010字
大學1753字
《中庸》:3568字
墨子76516字
荀子約90800字。
韓妃子106131字
淮南子130840字
列子30724字
擴展數據: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家文集,是中國第壹部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記述古代事跡的著作。保存了商周尤其是西周早期的壹些重要史料。
相傳《尚書》為孔子所編,但有些爵位是後來儒家所加。西漢初有29篇,用漢代流行的隸書抄寫,稱為《金文尚書》。
另據傳說,漢武帝時期孔府墻內發現的古文史(佚文為數不多,比現代散文史多16)和東晉胡美提出的偽古文史(比現代散文史多25篇)。《十三經註》和《尚書》的通俗版本是《金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版本。
古代歷史文獻集。《左傳》和其他引自《尚書》的語錄分別稱為、、尚書、,戰國時總稱為蜀,漢人改稱《尚書》,意為“上古帝王之書”(《論說篇》)。
部長
《尚書》的真偽、聚散極其復雜曲折。2009年,在清華竹簡中發現了壹些早期版本的《尚書》。
根據漢人的傳說,先秦時期有65,438+000本書,其中《夏宇書》20本,《尚書》40本,《周樹》40本,每本書都有壹個由孔子整理的有序書名。《史記·孔子世家》也談到了孔子對該書的修改。但現代學者大多認為《尚書》成書於戰國時期。秦始皇焚書之後,書就殘缺不全了。今書序引自《史記》,約出自戰國儒生之手。
漢初《尚書》有二十九篇,由秦大夫傳世,漢代隸書抄錄,稱為《尚書》。
還有,西漢初年,據說魯公王拆了孔子舊居的壹段墻,發現了另壹本書《尚書》,是用秦以前六國時期的字體寫的,所以叫古代文學《尚書》,比金文《尚書》多了65,438+06,孔安國看了以後贈送給皇室。因為沒有列為學者,《中國古代文學史》未能出版。
東晉、元朝時,梅若呈上壹本假的《古史》和孔安國的《尚書》。這部古文史比這部多了25篇,又從這部分出4篇。當時這段文字中的《秦時》失傳,於是偽古文結合了這壹段58條。
唐太宗在位時,孔英達撰寫了《尚書正義》,這是壹部古今文字真偽混雜的著作。
南宋吳坤之後,有人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
明代梅李撰《尚書考辨》,清代顏若渠撰《尚書考辨》等。,證明古文《尚書》和《孔安國尚書傳》是偽造的。
《尚書》記載的是虞、夏、商、周時期的文獻,如典、墨、訓、專利、誓、命等。其中,壹些禹、夏、商時期的文獻是根據傳聞寫成的,並不可靠。“典”是重要史實或特殊史實的記錄;“莫”是記君臣之策;
“訓”是大臣開導君主的話;“專利”是鼓勵的宣言;“誓”是君主訓誡的誓言;“命”是君主的命令。也有帶名字的稱謂,如“盤庚”、“衛子”;有如題之事,如《高宗皇帝日》、《錫伯監利》;有內容型的片頭,比如《洪範》《逃不掉》。這些都是屬。
花青建Xi博李侃
余散文。也有許多敘事,如顧銘和姚典。其中《龔宇》是於霞治水的記載,實際上是古代的地理記載,與全書的體例不同,應該是後人寫的。
自漢代以來,《尚書》壹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哲學的經典。它不僅是帝王的教科書,也是貴族子弟和文人的必修《大經大法》,在歷史上影響很大。
據李學勤介紹,清華竹簡中的《尚書》分為三類,其中有傳世的,如金騰、康專利、等,但句意差異較大,甚至稱謂不同。
還有更多的佚文是從未見過的,傳世書籍中沒有的,或者傳世書籍中雖然有,但後者是偽古文,比如《傅說傳》,先秦時期很多文獻都引用過,和《泰爾傳》的偽古文不是壹回事。
清代竹簡中的《厚父》和《無極印》都是史書中的佚文。“天命”是《尚書》的壹種體例,《徐傳》是周朝分封徐的文獻。
百度百科-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