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建築大多是民國十四年(1925)被火燒後,方丈李雲燕重建的。從樂樓(正山門)開始,寺內建築分為三個正殿和十六個副殿。正殿有三眼二郎神,木雕楊二郎;老王殿獻給李冰夫婦;老君堂因祭祀老子而得名,周圍建有青龍、白虎兩堂。三官殿裏供奉著天地水之帝;靈官殿上下兩層供奉道教護法王靈官和太白金星。還有城隍廟、土地廟、玉皇廟、娘娘廟、祈年宮、丁公廟、聖母院、魁星閣和龍廟。寺廟占地10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5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整個建築布局不受中軸線的束縛,而是縱橫向依山而建,層層梯田,錯落有序,曲折幽深,樓梯回墻,主次分明,山面水負,極為幽靜。
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的雕像分別被塑造在二王廟的前殿和後殿。前廳裏,身著朝服的李冰坐在險要處,手裏拿著壹張半裹的帛書地圖,全神貫註於治水大計;二郎厚典壹身休閑裝看起來像個草鞋,手裏拿著鐵鈸,英氣十足,青春激情。二王廟內的匾額、對聯、詩詞、石碑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清國太子的書法《長生不老》、光緒皇帝的禦書《榮歸蜀道》、《恢復俞父子名譽,創天府古仙》等,都贊頌了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績。李冰堂後面陳列著商代古木、明代鐵花瓶、鐵蠟臺,以及近代畫家徐悲鴻、張大千、關山月的繪畫碑文,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