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的全稱是詹姆斯國王四庫全書。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級官員和學者編纂,3800多人抄寫。歷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為經、史、書、集四部,故名四庫。* * *藏書3500余冊,7.9萬卷,3.6萬卷,約8億字。
該書由4個部分、44個類別和66個屬組成。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為經部所收,包括易經、書、詩、禮、春秋、孝、五經、四書、樂、小學等10類,其中禮分為周禮、禮、禮、三禮、壹般禮、雜禮六類。十三種儒家文獻長期取得“經典”地位。
在漢代,易、史、蜀、李、春秋被視為“五經”,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視,立於諸子之首。唐代有“九經”,也是為學官而設,用於選拔士人。所謂“九經”包括易、史、舒、、、和《春秋》三本傳記。唐文宗成年後,在郭子學習石雕,除了《九經》,還得益於《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壹經》,除《孝經》、《爾雅》外,將《孟子》收錄,首次入經榜。南宋學者朱在《禮記》中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悉的四書,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典。
到目前為止,十三部儒家文獻已經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朝乾隆年間,十三經的經文刻在石頭上,阮元合編《十三經註》。自此,十三經之名及其在儒家經典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