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四十壹年(1562),徐光啟出生在上海縣城太清廣場(今光啟路)附近的九樓。萬歷三十壹年(1603),徐光啟受葡萄牙耶穌會士羅加萬洗禮,取名“保羅”。從那以後,他合作翻譯了幾何元素,測量定律的意義等。與利瑪竇壹起,編纂了《農業管理百科全書》,這是壹位著名的科學家。
崇禎三年(1630)任禮部尚書,在東閣任大學士五年;六年,與太子太保、合兵,十月卒。崇禎十四年,正式葬於“趙家浜北平原千千”,也就是現在徐家匯光啟公園的徐光啟墓。明末徐家匯的地名,現在已經查不出來了。到清朝順治年間,這個地區已經叫徐家灣了。大約在乾隆末嘉慶初,改名為徐家匯。從那以後,這個地名就沒變過。
徐家匯歷史簡介:
徐家匯的崛起是在上海開埠之後。1847年,天主教堂在徐家匯成立,徐家匯圖書館建成。修道院和聖母院相繼建成,形成了壹個天主教教區。1850年,上海第壹所教會學校——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徐匯學院,現徐匯中學)成立。鹹豐末同治初,為躲避戰亂,上海縣西鄉許多居民在此避難,形成了壹個名為徐家匯城的市場,後簡稱徐鎮。
公共租界修建了壹條通往徐家匯的軍事路(後稱徐家匯路、海格路,今華山路)。法租界以保衛太平軍和天主教堂為借口,修建了壹條從趙家浜北岸斜橋到徐家匯的道路,又稱徐家匯路(今趙家浜路)。1863年,天主教會將趙家浜向東改道,修了壹條土山灣到許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