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揚州有什麽美食推薦?

揚州有什麽美食推薦?

1?

我選擇了晚春坐通宵火車去揚州。火車晚點了三個小時,通知我們的列車員,這種情況已經壹年多沒有發生過了。壹路上都很餓,但還是堅持去東關街吃了壹頓野炊。

早午餐,我選擇了四喜湯圓,紅豆沙,黑芝麻,豬肉,薺菜,對我來說完全陌生。店面小,需要和陌生人拼桌子,當地老太太拍了拍我身邊的椅子,告訴我這裏沒人,坐這裏。

鹹湯圓是壹種奇妙的味蕾體驗。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和想象中的味道完全不壹樣。想了想,只能用好吃來形容。

可以看到,沒有門的廚房裏,壹些上了年紀的阿姨正在用手包餃子,不是純圓的,還有壹些捏小角來區分口味。糯米皮比較厚,恐怕不好消化,只能剩下壹半。

出門繼續走,直到永遠都要排隊買藕粉丸子。屋裏的座位和站立的空間都擠滿了人,裝在塑料碗裏帶走。繞到後巷找個石凳坐下慢慢吃。大湯圓,用藕粉揉著半透明的皮,咬起來無粘連,富有彈性。餡是貨真價實的五仁餡,醇厚不甜。底湯裏有桂花醬和糖。當妳吃壹個,抿壹口,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卻有壹種滿足的幸福感。

在很多賣黃橋燒餅的攤位上,小小的燒餅比手掌還小,有甜的和鹹的選擇。遇到壹些遊客,買了各種口味的禮盒。只買了壹個剛出爐的燒餅,很小,幾口就吃完了。酥脆的外殼夾著軟鹹的肉松,表面的白芝麻很好吃,壹小塊就飽了。

看到賣花生芝麻蛋奶酥的,我買了半斤放在包裏,準備邊走邊吃。

景點觀光第壹站是花園,假山豪宅設置精致。以前沒去過江南風光,身臨其境才真正體會到多年來在書上讀到的步步驚心的真情實感。在密集的寫字樓裏住久了,看到大片翠綠的竹林和盛開的鮮花,心情舒暢多了。

建築采用灰色磚石,狹窄的小巷,濕漉漉的石板路布滿青苔,仿佛在壹步步跨越時間。

我繞著細長的院子走了壹圈,出來品嘗當地有名的蟹黃湯包。點完菜,老板下鍋蒸,等了好久。

皮很薄,夾起來都能看到裏面溢出的湯。放在小碟子裏,放涼,咬開,喝湯。這是壹種美妙的享受。這時候把老陳醋和油辣子倒在盤子裏,可以去除肉餡的腥味,肉餡吃起來很過癮。我喜歡包子皮和餡相連的部分。皮滿湯汁,軟糯濃郁。

因為葛源和河源都不遠,所以我選擇走著去。穿過狹窄的路,穿過壹條小河,河邊是古老的小平房,陰暗而沈重,卻帶著江南的平靜。

穿過王家的小花園,也是昔日鹽商留下的宅邸。玄關有雅致的書法匾額,盡顯典雅情懷。陽光透過木窗照進房間,光柱裏可以看到灰塵。

走進皮市街,看到壹個夫妻攤,在壹個大鐵鍋上做大油餅幹。據說這是揚州最好吃的蔥油燒餅,壹個都難求。壹開始老板跟我說買不到夫妻檔的攤位,要等壹個半小時。老板娘讓我買壹些,正好這鍋裏還有壹個快要烤好了。?

我很高興。

在等待的過程中,很多當地人騎著電動車來詢問,壹買就是十幾個。老板說要等壹個多小時才能訂到,皮膚黝黑,笑容單純。將面團熟練地捏在手裏,將蔥花和豬肉的餡拌入餅中。

首先,將熟面包放在鐵板上,在油中炸,發出誘人的聲音。老板娘負責翻面,煎好了就把面包放在鍋下的泥爐裏晾幹。讓面團變脆,裏面變軟。

老板遞給我壹個新的,高興地謝了我。第壹口差點燙到嘴唇,蔥花夾在螺旋面包的層層中間。入口很香,偶爾吃到零星肉沫,舌頭感覺像是中獎的驚喜。據說火中的濃香是豬油造成的,但是壹旦吃了就可以不考慮那些熱量限制了。

何園的風格還是挺現代的,中式的四合院,西式的豪宅,裏面的布局也是中西合璧。歐式風格的壁爐正對著中式古典茶幾,卻不顯得突兀。昔日富商家世顯赫,推陳出新,貢獻良多。

從河源出來的時候,正好路過丁家灣。它看起來像壹個舊的標誌牌坊,白色的石柱和灰色的屋頂,丁家灣幾個字是用楷書寫的。走進去是傳統的江南小巷,比北京的胡同路更緊湊。路過廢棄的舊沙發,邊上放著壹把木椅,竹席上曬著壹團熱幹面,窗外曬著床單和衣服,偶爾有身後的自行車經過,按鈴提醒我。屋外的墻壁被漆成灰色,屋檐的輪廓在夕陽下有古典美。我把包裏的酥糖拿出來,坐在水泥臺階上吃。壹個路過拍老巷子的背包客把相機對著我。

繞了壹大圈,走到甘泉路。壹條生活氣息很濃的小商業街,兩邊都是小店和熟食店,是晚上,下班的人來這裏買主食和蔬菜,也有人來買日用品。包子,燒餅,芝麻,都是小時候看起來很溫暖,味道很熟悉的面食。我記得以前在壹個電視節目上看到當地人在手推車前排隊買鹽水鵝。在街上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場景。

我走進壹家冷飲店,坐下來休息。因為沒有客人,店員趴在桌子上打盹。我點了壹杯檸檬冰沙,拿出包裏帶的書來看。走多了,休息壹會兒就覺得腿酸。

從店裏出來,天已經全黑了,我就跟著地圖繞到了國慶路上。從壹條小巷拐過去,我遇到了壹家熱鬧的小餐館。古老的卷首,像很多年了。胖胖的老板在門外迎接我,用當地的方言問我吃什麽,我聽不懂。她磕磕碰碰說起普通話,最後問我,妳是旅遊嗎?

點了揚州炒飯和水煮幹絲,想嘗嘗普通店的淮揚菜。看著菜單感覺不舒服,大多在10元左右,菜都滿了。?

揚州炒飯的味道和過去完全不壹樣了。米粒又硬又耐嚼。慢慢咬壹口,在咀嚼中細細品味紅綠綠配菜的濃郁味道。煮幹絲的底湯醇厚,壹定不是調料勾兌的味道。加入足夠的香菇和豆腐絲,每勺都是滿滿的,放在小碗裏吃。

回到酒店還不到九點,壹路上路過的店鋪都已經陸續打烊,街上的路人也少了。

感覺是個安靜的小鎮,所以早早休息了。

2

這是壹座醒得很早的城市。人們騎著電動車,在他們喜歡的餐館吃早餐或為家人買新鮮出爐的餅幹和包子。賣早茶的餐館準備早早開門迎客。

去了住處附近的蔣家橋,點了三個包子和千層油餅。都是聞所未聞的味道。立體包裏有筍丁,香菇,瘦肉,很大。為了避免過量,我故意中途停止進食。那頓飯的包子,現在還記憶猶新。

沿著東關街壹路向西。蔡壹街是壹條老街。看到梅幹餅,又買了壹個嘗嘗。燒餅比臉還大,搟得很薄,裏面夾著幹梅子和肉末,放在爐裏烤,很脆不膩。據說是浙江的特色面食。

開車去瘦西湖,壹路大雨,但遊客還是很多。瘦西湖的植物在雨中看起來更綠。大雨停後,花洗得幹幹凈凈,大牡丹壓彎花枝,壹朵朵沈重地垂著。

從南門轉到北門,已近中午。從大明寺出來後,回到蔣家橋,吃了招牌餃子面,壹大碗,壹半面條,壹半餃子樣的小餛飩。分量很足,我只要五塊錢就飽了。大概是平價店,很多當地老人和學生過來解決午餐。

天氣多雲,雨還會繼續下。路過皮市街路口的時候,壹家面館有剛出爐的蟹殼黃燒餅,很小的那種。烤得金黃的表面覆蓋著白芝麻,裏面是美味的梅幹。

走進壹家文藝範兒很濃的小店,似乎和整條街古雅的風格有點格格不入。

這是壹家書店和壹家咖啡店。年輕的男老板正在店裏和朋友聊天。我坐在房間裏面。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書。老板說我可以隨便選壹本看。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院子,馬上就要下大雨了。

我拿了壹本《浮生六記》來讀。

雨稍微少壹點的時候,我想去廣靈路。

再壹次回到面館,已近晚飯時間。很多人排隊買炒年糕。我買了壹塊吃。原來這裏的炒年糕是鹹的。作為壹個北方人,吃了很驚訝。

在街上逛到晚飯時間,找了個小店,點了臭燉肉和獅子頭。臭大圓看起來像普通的家常豆腐,吃起來卻像臭豆腐。燉湯很濃郁,和米飯壹起吃很過癮。揚州的米飯大多比較難煮,和蔬菜湯拌在壹起也不會糊成壹團。獅子頭是用蘑菇、鮮蘑菇、油菜壹起煮的,味道搭配非常好吃。配個涼菜吃,這麽豐盛的壹餐,結賬時不到30元。想想吧。如果妳來這裏生活,妳必須舒適和滿足。

看到時間還早,我不想在酒店浪費時間,就又找了壹家咖啡館。我開車在美食街後面的巷子裏,租了壹家酒店的壹樓。整個裝修都是原木色,寬敞的木桌是我最喜歡的感覺。壹整面墻的書架是老板的私人圖書館。我仔細研究了很久,很合我胃口。

書架旁邊是老板周遊世界時拍的照片,黝黑的皮膚和牙齒在荒涼的山林中露出,笑著。

感覺有點冷,要了壹杯熱巧克力,老板做了漂亮的花,和我聊了壹會。

沒有其他客人,輕輕翻頁的聲音聽得很清楚。

後來老板的壹個朋友過來了,兩個人坐在他旁邊聊文學,聊旅遊。他們拿出香煙,抽了起來。我擡頭向他要了壹個煙灰缸。老板笑著說,我們好久沒抽煙了。

我不懷好意地點點頭。

3?

清晨的烈日已經出來了,從酒店走到東大門橋的早餐攤,走了十多分鐘。壹家老兩口的店,擺著破舊的木凳。白色的門面上用紅漆寫著價目表,被天氣弄得斑駁不堪,整個店面都充滿了歲月的滄桑。我坐在最近的桌子上,要了壹碗幹拌面,豆漿,立體包子,豆腐包。老太太年紀大了,總是問我三遍要不要在豆漿裏放糖。

在我書桌的角落裏,有壹臺舊的晶體管收音機,還有壹部晦澀難懂的歌劇。老板隨著油條哼唱著,看起來像個有趣的老人。

幹拌面看起來就是普通的水煮面,底下壓著蝦子醬油、豬油、香蔥等配料,用筷子拌均勻,吃起來味道就不壹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