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洛陽有哪些名勝古跡?

洛陽有哪些名勝古跡?

□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後才稱“龍門”。在這裏,兩座山夾在中間,形成壹個大門的形狀,伊水從中流過,就像壹條長龍穿過大門。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川勝,龍門山第壹”,所以“龍門山色”早就被譽為洛陽八景之首。

□馬寺鐘

馬思廟的鐘是洛陽八景之壹。北魏唐宋時期,白馬寺因佛教而興盛,寺內僧人千余人。和尚們每天早晚按時去寺廟念經。每當月白風清,晨曦微露,寺中編鐘擊鐘,佛祖誦經,鐘聲悠揚飄動,數裏聽來,令人心曠神怡。明代,寺內有壹口大鐵鐘,重約5000斤,鐘聲特別響亮。據說這個鐘和洛陽東街上的鐘樓旋律壹樣,能響* * *。人們經常在同壹時間聽到白馬寺的鐘聲,然後洛陽城鐘樓上的鐘聲響起。民間流傳著壹句話叫“鐘響東,鐘響西,鐘響東”。因此,馬思寺的鐘被譽為洛陽八景之壹。

□金清

金谷園,西晉石沖的別墅,位於洛陽老城東北七裏的金谷洞。石崇是著名的大富翁。因為他與貴族地主王鍇爭奪財富,所以建造了金谷山莊,稱為金谷花園。這座花園是根據地勢的高度建造的。園中清溪縈繞,水聲潺潺。因山形水勢,石崇建園博物,挖湖開塘,周圍數十裏之內,亭臺樓閣高低聳立,金谷流水流連其間,幽村鳥鳴,魚躍荷塘。石崇派人到南海諸島,用絲針、銅器、鐵器交換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房屋裝飾得像宮殿壹樣。金谷園的風景壹直被人們傳頌。每當春暖三月,風和日麗,桃花灼灼,楊柳裊裊,亭樹掩映,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鳥兒在語言的枝頭啁啾。因此,人們把“金谷春日”作為洛陽八景之壹。

□蟒山夜景

邙山又名屏峰山、太平山、邙山。它像壹條長龍蜿蜒於洛陽北部,東西數百裏,海拔約250米,猶如洛陽的天險。俗話說“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古人視北邙為死後長眠之地。金夢新莊村附近有許多古墓,是東漢王公大臣的墓葬區。每當春天的清明節,秋天的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秋高氣爽,男女成群,要去登高望遠。尤其是城北的翠雲峰,唐宋時期的古樹名木,綠意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蒼茫,萬家燈火,炊煙裊裊,站在山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垛,雄偉的宮殿,寬闊的園林,宏偉的亭臺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景之壹的“邙山觀夜”的寫照。

□天津蕭月

洛陽橋以東100米的天津橋,是古代眾多大船用鐵鏈連接而成的浮橋。它建於楊迪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後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毀。只是到了唐代,才重修為石橋。隋唐時期方圓五十余裏,人口壹百多萬。洛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市,天津大橋橫跨其中。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對應,南與“七裏壹百三十步”、“百步寬”的丁丁門街相連,是京城南北的要道。每當淩晨小月還掛在天上的時候,天津大橋上的行人車馬熙攘。難怪唐代詩人李寫道:“馬繞雲,人搖綠波”,真是如畫。天津蕭月壹直被譽為洛陽八景之壹,所以唐宋時期很多詩人都唱過天津蕭月的詩。不幸的是,經過自宋代以來500多年的戰爭,天津橋被摧毀了。

□秋楓洛浦

漯河,從隋唐到北宋五百多年,幾百萬勞動人民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光之勝。當時的洛河桃李環繞,楊柳成蔭,長橋密布,壹年四季風景如畫。尤其是“金風解暑”“半月跨秋”的季節,更是詩情畫意。千百年來,羅賓的風景讓許多詩人流連忘返。早在三國時,就說他在河邊遇到壹位女神,於是借題發揮,寫了壹首詩《洛神》。與、楊炯、陸、王並稱為初唐四傑,曾在流連忘返。在唐高宗,上官儀沿著河岸慢慢吟詩。可想而知,羅賓的風景很美。

□平泉朝友

洛陽以南30裏,龍門以西的山腳下,有壹個梁家屯村。這裏群山環繞,綠樹成蔭,泉水潺潺,溪水清澈,這就是唐武帝宰相李德裕的別墅。

□青銅駱駝黃昏雨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景的最後壹景。位於隋唐城東北角的中通巷,在隋唐兩宋時期被稱為“通托莫”。當時的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城”。西臨洛河,桃柳成星,高層瓦房,紅綠相間。每當春天,桃花星羅棋布,蝴蝶翩翩起舞,鳥鳴柳飛,碧波被燕子切割。它的風景就像石沖的金谷園壹樣美麗。隋唐時期,這裏人口密集。每當暮色蒼茫,炊煙裊裊如煙雨,這就是人們所贊美的“青銅駱駝暮雨”的由來。

□龍潭溝瀑布

西峽縣龍潭溝瀑布景區位於雙龍鎮,距縣城38公裏。景區內有19大型梯級瀑布,壹瀑壹潭。落差最大的瀑布為135米,最大的池面為800平方米,小瀑布、小水池不計其數。峽谷裏全是花崗巖山,分別展示著龍頭、龍嘴、龍角、龍身。有金釵、山茱萸、萬年青等500多種名貴中藥材和珍稀樹種,不時出現大鯢、錦雞等珍稀野生動物。主要景點有:八戒偷窺浴、三鯊使龍塘龜望月、絕壁掛雪、龍出海等。整個景區呈現出山美、石奇、水清、瀑高、林茂等明顯特征。

□關林

關林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的頭顱埋葬的地方,也是宮殿式建築群。這裏古柏成林,古跡綿長,風格雄偉。關羽被歷代尊為“武聖”,是民間信眾“忠勇仁義”的典範。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洛陽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的原始森林區。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雞冠洞

雞冠洞位於欒川城西的雞冠山,喀斯特地貌。它最早發現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中原壹絕,被譽為“北方第壹洞”。

□風雪寺

風雪寺位於汝州東北部群山環繞的山谷中。建築風格奇特,沒有中軸線,隨山勢壹步步上升。五代以後建於漢代,兩晉重修,明清重修,形制古樸雄偉。

□豫西洞穴

豫西窯洞是洛陽、三門峽壹帶農村的壹種民居。居民在選擇要居住的地方時,先在地面上挖壹個100多平方米的坑,然後向各個方向打洞,並在坑的四周築起壹圈矮墻。目前,它們中的壹部分仍保存在鐘頭村。

□鯉魚躍龍門。

很久很久以前,龍門未開之前,伊水被龍門山阻斷,山南堆積了壹個大湖。

生活在黃河的鯉魚聽說龍門很美,都想去觀光。他們從金夢黃河出發,過了洛河,順著伊河到了龍門水花四濺的地方,但是龍門山上沒有水路,只好在龍門北山腳下集合。“我有壹個想法。我們跳過這龍門山怎麽樣?”我看見它在半裏外使盡了全力,像離弦的箭。

長時間跳入雲中,帶動空中的雲和雨前進。壹團天火從後面過來,燒到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向前躍進,最後越過龍門山,掉進了山南的湖裏。轉眼間,它變成了壹條龍。看到這裏,山北的鯉魚嚇得縮在壹起,不敢再冒險了。就在這時,我突然看到壹條龍從天而降,說:“不要怕,我是妳的夥伴紅鯉,因為我跳過了龍門,變成了壹條龍。妳要勇敢跳下去!”"鯉魚聽了這些話,受到了鼓舞,開始壹條壹條地從龍門山上跳下去。但除了少數跳過去變成龍的,大部分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都會有壹個黑色的疤。直到今天,這條黑色的傷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

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專門為此事寫了壹首詩:“黃河三尺鯉,原在孟津居,未能成行,帶魚俱歸。”

□“龔宇故裏”吳王

吳王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距濟源市45公裏。其雲、樹、溪、山,妙如仙境,殿宇眾多,大道如雲,香客如溪。它是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

號稱“天下第壹洞”。

□“獼猴天堂”五龍口

五龍口風景區,位於濟源市東北15km處,是河南省獼猴和溫泉兩大特色的“雙十佳”旅遊區,也是國家級太行獼猴自然保護區。新建景區

山野觀光電梯,垂直高度超過150米,被譽為“亞洲第壹梯”。

□“茶道之源”九裏溝

九裏溝風景區是吳王風景區的壹部分。距市區15km,以奇特景觀為主,點綴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奇峰飛瀑,鹿猴爭境,

雲霧繞山海,風動林濤,能讓人體會到回歸自然的樂趣。

□“古屈原園”濟都寺

濟都寺,全稱杜畿北海寺,位於濟源市。是古“四都”中唯壹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有22座宋、元、明、清的古建築。

碑刻40余處,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

□王城公園

王城公園因建於東周王城舊址而得名。位於洛陽市中州路西北澗河兩岸。占地1080畝,是目前洛陽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公園裏有動物園、金魚館、獅子虎山、熊貓館、遊泳池、溜冰場、兒童遊樂園和其他娛樂設施。牡丹園大型雕塑仙女牡丹,雍容端莊,牡丹亭華麗大方,是每年牡丹花會的主要觀賞點。遊客們夏天可以欣賞牡丹,可春可以欣賞荷花,秋天可以欣賞菊花,冬天可以欣賞梅花。

□西苑公園

西苑公園,位於澗西區南昌路,建於隋朝皇家園林西苑舊址上,占地200畝。

根據植物種類,園內交錯種植,有牡丹、玫瑰和竹子、牡丹島、櫻花島等特色園。壹到春夏,樹木花草繁茂,相映成趣。園內大型仿古建築植物展廳總面積3900平方米,按不同類型分為9個展廳。目前全園各類植物1500多個品種。植物園湖光山色,梯田水榭,假山疊石,曲徑通幽,小橋流水,景色秀麗。

□牡丹公園

牡丹公園,位於澗西區牡丹路,因種植牡丹而得名,占地95畝。公園裏有200多個品種,近7000株牡丹。尤其是在姚黃,魏紫、豆青等品種最為珍貴。此外,園內還有牡丹、月季等花木近百種。

園內陽臺、水榭景色優美,牡丹山花木繁茂,人工湖碧波鱗次,遊人興致勃勃地在此劃船戲水。每到春光明媚、艷陽天,“花開時城動”,所有遊客都贊嘆洛陽牡丹天下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