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武帝是第壹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壹次,後來是四年壹次。
2.漢武帝是第壹個在全國統壹制定並頒布太初歷法的皇帝,並從每年的正月開始使用。
3.漢武帝時期,中國第壹部紀傳體史書《史記》問世,對後世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秦統壹後的中國史籍中出現了地球地圖。元壽四年四月,沈冰說:“我的仆人公孫賀去見太史公...要玩地圖,請說出國名。”漢書?6?1武帝紀記載,丁原六年秋派大將公孫賀出九原,並註意到大臣王瓚說:“福聚,井名,往九原在匈奴中兩千裏。見漢宇地圖。”據《顏氏古》記載,晉代初年有大臣王瓚。這說明晉初大臣王瓚也看過漢朝地圖。這也說明國家的地域概念在漢代已經明顯出現。這對後世的自然地理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5.給賢德的方正壹些建議,武帝親自過問,選拔人才做官。後世的科舉制度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6.漢武帝推崇儒家思想,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
7.元朔五年,為吳京大夫立弟子五十人,自愈;地方郡縣和國家可以根據壹定條件派壹些人,收他們為徒。考試合格後,可以通過壹技之長,可以入仕。從全國臺生中選拔官員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8.漢武帝在尊儒的同時“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導意識形態的百家並用格局。這對後代也有很大影響。
9.元豐二年(109),漢武帝親臨現場視察黃河決口情況。自秦統壹以來,這是第壹次皇帝親自掌管黃河。
10漢武帝普及鋼鋸(土法播種機)種植時,這種方法在中國使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壹次。
12年,漢元豐六年(105),祖女君被作為公主嫁給了烏孫和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與西方國家接近。
13.在輪臺和溝犁上安置田地,並排放置使者和壹個隊長。這是中國歷史上他第壹次在中國新疆耕地。
14,漢武帝用井渠法做龍頭渠,後來傳入中國新疆,傳入波斯等地。
15.葡萄和苜蓿是從西域引進的,良種馬——天馬是從大灣引進的。西域的音樂、魔術傳入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綢、漆器傳入大灣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以德治國;同時,我們重視法治,以重刑治國。這也是歷史上第壹次。
17年,元豐五年(106年前),為了加強對地方官豪強的監督,設置了13個州部,使600石級巡察刺史鎮守2000石級的縣國。
18,為了加強皇權,改革宰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宰相制度的演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年,丁原二年(115年前),禁止郡州鑄錢,只允許上林三官屬州鑄錢。除了三官之外沒有錢可以流通,以前郡國鑄造的錢全部廢除。從此國家壟斷了鑄幣權,對後世影響很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對反匈奴戰爭勝利和治理西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後世也有很大影響。曹操曾在《屯田序》中說“孝以屯田定西域,是第壹代的好榜樣”,就說明了這壹點。
21.漢武帝時期的官員任用是多樣化的。擁有2000石以上的官員,可以通過任命制使其後代為官;有錢人可以通過“選舉”成為官員;聖賢的後代是可以照顧的,比如賈誼的兩個兒子都是郡守照顧的。但特別突出的是,梁武帝用人唯才,不拘壹格。例如,魏如昀子夫就是從奴婢中選出來的。衛青和霍去病分別選自奴隸和奴隸子弟。而丞相公孫弘、禦史廣,以及燕王朱、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出來的;張湯、杜周、廷尉虞照是從胥吏中選拔出來的。特別值得註意的是,漢武帝任命的壹些將領是越人和匈奴人。而身為匈奴俘虜、宮中養馬的奴隸金日·史丹,則被選為重臣,與霍光、上官桀壹起托孤。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並不受階級背景和民族差異的限制。但是,這並不代表漢武帝沒有用人的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是“廣開藝術才能之路,博采眾長”,“州縣有異才者,可同使國絕者”。也就是說,只要願意為漢朝的事業而戰,有藝術才能和才華的人,能當將軍的人,能去遠方國家的人,都可以任用。總之,用人的標準就是任人唯賢。也正因為如此,漢武帝人才濟濟。班固詫異道:“得漢之人,昌於此!”這種現象的出現值得認真研究。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出兵匈奴腹地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提出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歸順中原王朝的皇帝,也因此在今天的內蒙古建了壹座受降城。雖然武帝生前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到了宣元年間,匈奴成了漢朝的附庸。
24.李廣利征服大元後,西域南部多國投降漢朝。宣帝第二年(前60年),匈奴人壹天天向漢朝投降,卻不敢再為西域而戰,就把仆從都封為都尉。宣帝任命季崢為西域都統,管理西域南北各國,西域各國紛紛向漢朝投降。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壹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海南島設置博爾縣和朱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