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耳痛中醫也叫耳腫脹痛,類似於西醫的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1]。
耳脹;;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是這種疾病的名稱。見第壹卷瘡和潰瘍的經驗。又稱耳痛[1]。是指以耳內腫脹、堵塞,耳內腫痛,耳鳴,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鼓膜充血、內陷或鼓室積液為特征的耳部疾病[2]。如果病人病了很久,耳朵被什麽東西堵住了,就叫耳漏[1]。
由於耳腫、耳閉、耳鳴幹擾聽力,也屬於“突聾”、“風聾”、“氣閉聾”範疇,可與“耳鳴耳聾”相互參照[1]。
耳脹多為肝膽經內熱郁結所致[3]。
肝膽經氣郁,熱郁於其中,加之風邪侵襲,誘發經絡熱向上運行,束縛於耳穴,使耳穴之氣受阻,出現耳腫癥狀[1]。
《病因論》卷二十九:“風入耳脈,使經氣不暢,故為風聾。”
《外科豐功偉績》卷三:“耳為心腎,肝膽經脈亦聚於壹處...肝膽主外,如風熱,或腫或癢,邪氣亦迎之。”
臨床上因風熱致病導致耳朵腫脹的情況較多,但也有因風寒引起的情況[1]。
《景嶽全書》卷二十七:“邪閉者,受外感風寒之擾,自閉而開,以解其邪。”
風邪襲證患者,耳朵腫脹、不適或微痛,耳鳴如聞風,聽力突然下降,但聲音較平時大。患者為了減輕耳朵的不適,經常用手指輕輕按壓耳門。檢查可見耳道清潔,耳膜微紅,略內陷,或耳膜後方有水平陰影,可隨頭位變化而移動。鼓膜穿刺可抽出清晰稀薄的積液。聽力檢查顯示傳導性耳聾。剛開始經常出現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鼻涕、喉嚨痛等癥狀。,舌紅苔白,脈數。[4][1]
肝膽濕熱證患者,耳腫脹、堵塞,重聽、自聽增強,鼓膜充血、內陷,或見液面。鼓膜穿刺可抽出黃色粘稠積液,也可伴有耳鳴、煩躁不安、口苦口幹、胸脅下悶、舌紅苔黃膩、脈數[4][1]。
耳脹的主要癥狀是耳內有腫脹、堵塞的感覺,但耳道內沒有堵塞[1]。伴耳鳴,聽力下降,病變長時間不壹[1]。
臨床診斷時,應註意排除其他耳部疾病引起的耳內腫脹、發緊的癥狀:
如果耳內有耳垢或異物堵塞,耳垢或異物堵塞等癥狀就會消失或減輕,所以很容易分辨[1]。
膿耳耳膜未被刺破時,也有壹種脹滿、堵塞的感覺,但膿耳耳膜疼痛更劇烈,耳膜更紅腫。嚴重的耳痛後,耳膜可被刺破化膿,故可鑒別[1]。
詳見耳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