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有哪些關於尊重的歷史故事或名人故事?

有哪些關於尊重的歷史故事或名人故事?

1,孔融李讓

孔融有五個哥哥和壹個弟弟。有壹天,我在家吃梨。壹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哥哥先拿。猜猜孔融拿的是什麽梨?他不挑好的,不挑大的,只拿最小的。

爸爸看到後非常高興。這孩子雖然才四歲,但真的很懂事。他故意問孔融:“梨那麽多,妳要先拿。為什麽不拿大的,只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帶最小的;大的是留給我弟弟的。”父親又問他,“妳還有壹個弟弟,他不是比妳小嗎?”孔融說,“我比我哥哥大。我是我哥哥。我應該把舊的留給我弟弟。"

妳看,孔融說得多好。他爸爸笑了:“好孩子,好孩子,真的好孩子。”孔融四歲了,知道怎麽做梨。給兄弟讓路,給兄弟讓路。每個人都對他評價很高。

2、程門·雪梨

有壹次,師洋和尤左來看望他們的老師程頤,但當他們看到他們的老師坐著睡著了,他們不忍心打擾他們的老師,所以他們站在壹旁,耐心地等待他們的老師醒來,並開始下大雪。

而且,情況越來越糟。師洋和尤左沒有離開。程頤醒來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有壹尺深了。因此,這件事作為尊師重道的典範,成為學術界的佳話。

3、嘗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漢文帝劉邦的第四子劉恒是壹個著名的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慈禧太後非常孝順,從不忽視她。

有壹次,他的母親病得很重,這讓劉恒很擔心。他母親病了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熬藥湯,日夜守護在她的床邊。

每次看到媽媽睡著,我就躺在她床邊睡壹會兒。劉恒每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他總是先嘗壹嘗,看看煎出來的湯汁是不是又苦又辣。他覺得差不多夠了,就給了媽媽。

劉恒對母親的孝心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仁孝之子。

4.以尊重換尊重

南北朝時,有個叫陸曉慧的人,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彬彬有禮。

他在幾個國王手下都是歷史悠久,可以說是位高權重的人。然而,他從不自視甚高,來拜訪他的官員。無論大小官員,他都以禮相待,壹點也不擺架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會站起來,親自把對方送到門口。

壹位助手看到這壹令人難以理解的情景,對他說:“路暢的歷史學家地位很高,他對每個人都彬彬有禮,甚至對人民也是如此。這實在有失他的尊嚴,他什麽也得不到。何苦常氏?”

陸曉慧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我要大家尊重我,所以我必須尊重大家。”

陸曉慧壹生都遵循這壹原則,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其他人。

5.曾子避開了座位。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壹次他坐在孔子身邊,孔子問他:“先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需要玄妙的理論來教導天下人,使人和睦相處,君臣之間沒有不滿。妳知道它們是什麽嗎?”

曾子聽了,明白孔子老師是想指出他內心最深處的道理,於是馬上從自己坐的墊子上站起來,走到墊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夠聰明,怎麽會知道呢?請老師教我這些道理。”

在這裏,“避開座位”是壹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說老師要教他時,他站起來走到墊子上向老師征求意見,以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的禮貌故事被後人傳誦,許多人向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