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部,是清朝皇室最宜人的避暑花園,甚至是國家的另壹個“政治中心”。圓明園凝聚了清朝六位最高統治者的人力財力。從開始到建成用了150年,最後成為壹座典範園林,享有“萬園之園”的美譽。
但圓明園的寧靜祥和,其實只是壹張美麗卻脆弱的薄紙,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殘酷焚毀。這壹年,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圓明園,興奮地表現出他們的貪婪,強占掠奪,掠奪了無數的財物和珍寶。
然而,紅眼入侵者並不滿足於掠奪。在拿走了所有能拿走的東西後,他們決定用圓明園放火燒掉所有拿不走的東西來掩蓋他們的罪行。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人間無園。
後來據專家統計,僅英法聯軍從花園中拿走的財產就已經加到了近千萬。但實際上圓明園的損失遠遠超過這些可以統計的有形財產損失。昔日的千園之園,今日已成斷壁殘垣,其中的文化失落,令天下人扼腕嘆息。
圓明園別無選擇,只能成為炮灰,成為戰爭中的犧牲品。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對此深感痛心,將法國和英國稱為闖入圓明園的“強盜”。圓明園的毀滅給了清政府壹記響亮的耳光,也給了全中國人民壹個難忘的教訓。
珍貴的文物
面對圓明園被毀的慘痛事實,我國人民在哀悼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圓明園的發掘和建設。雖然粗魯的入侵者和無情的時間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的,但在壹代又壹代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圓明園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園內廢墟中發掘出了數萬件珍貴文物。
可能是圓明園近壹半的水域被西方列強破壞,壹部分落入水中,所以這些珍貴的文物才有機會在大火中幸存到今天。
雖然這5萬多件文物中有很多已經不完整了,但其中有壹些還是非常珍貴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考古價值。比如鍍金青銅象首,在文物中屬於國寶級別。
結論:圓明園現在作為廢墟存在,是西方侵略者罪惡行徑的鐵證,是落後就挨打的真實案例。壹個國家的文化再燦爛,也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來保護。我們不能忘記國恥,不能忘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