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個叫秦的人迷失在人群中,此人似乎有點與眾不同。他生前是老子的朋友,但在老子家,他只是按了三下就出來了。(“數”是喊的意思)
老子的弟子們,非常不解,上前問道:“我們的老師,他不是妳的朋友嗎?”
秦失落的回了壹句:“是啊,我們是朋友!”"
弟子又道:“如此說來,妳對得起妳的朋友嗎?”意思是妳的朋友死了,妳卻壹點都不難過。做朋友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秦始皇道:“沒問題!壹開始我以為妳們都是老子的弟子,應該不壹般;但現在看來,妳並沒有得到老子的真傳,妳也不配稱為老子的學生。”
在指責了壹句之後,秦始皇接著說:“剛才我進去的時候,看到壹個老人在哭,就像在為自己的兒子哭壹樣;還有年輕人在哭,就像哭自己的媽媽壹樣。這些人裏面,壹定有不想哭但還是要哭的人,也壹定有不想說但還是要說的人。這些都是違背自然和人情的!"
秦時還沒說完:“不肯死,是逃避自然規律,也是太執著於人的情感。忘記自然規律決定的壽命長短,也就是在古代——逃避自然的懲罰!
難道妳忘了老子生逢其時;該走的時候,死是順理成章的。"
老子本人主張順應天道,超越世俗的世俗欲望,哪怕生死不擾心。
人,除了生死之外,看透了生死的道理,隨時都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壹切變化,自然就釋然了。
老子死後,他的弟子們縱容別人在靈堂裏哭天喊地,隨意發泄自己的悲傷。看到真情流露的秦的失落,不但不理解,反而上前質問,說明他們根本沒有真正的《老子傳》。所以才被秦批評。
這個故事,換個角度來看,是壹個只適合自習和大學讀書人高度的故事,卻不適合當老師。教的學生很多,誰也說不準。壹場葬禮暴露了學生的水平。
這是《養生之主》中莊子講的最後壹個故事,講的是莊子維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式。讓我們知道莊子是如何看待生命的目的和生命的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