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唐卡的年代和真偽?
唐卡的幾個重要區別特征是不容忽視的。壹幅唐卡的主體可能是徒弟畫的,但人物身上的眼睛、指甲、手印、裝飾、器具等最有技巧的部分大多是師傅畫的,所以在購買時壹定要註意這些細節。有些唐卡會在表面塗上壹層蠟,這樣會使外觀和顏色更加光滑流暢,起到壹定的保護作用。看著太陽,以確定蠟層的完整性。畫家的鑒別:首先要對內容進行篩選:因為唐卡畫涉及的內容比較多,有些妳可能看不懂,所以要選擇市場認知度比較高的,比如:釋迦牟尼、白度母、財神等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的雕塑內容。其次,唐卡繪制時間長,畫師精細、畫幅大的唐卡價格必然高。對於外行來說,“畫師”和“畫框”是妳決定購買時設定心理價位的最基本因素,壹定要反復權衡。這裏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壹、畫家的影響:畫唐卡自古以來就是信眾學佛的壹部分,寺廟喇嘛也是唐卡畫家的壹大部分。喇嘛畫唐卡的流通渠道比較單壹,價格也比較高。畫家的影響:繪畫技巧壹般與經驗的積累有關,如色彩的調制是否均勻,細節的繪制是否細致,各部分的比例是否合理,有無溢色、掉色,作品的整體性是否完整嚴謹。唐卡種類繁多,有彩繪唐卡、印花唐卡,還有刺繡、織錦(絨繡)、繅絲、貼花、珍珠唐卡。刺繡唐卡是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繡成的,山水、人物、花卉、羽毛、亭臺樓閣都可以繡。織錦唐卡是以緞為地,幾種顏色的絲為緯,交錯提花,粘在織物上織成的,所以又叫“堆繡”。貼花唐卡是用各種顏色的緞子,剪成各種圖形和人物,粘貼在織物上。唐卡是壹種“畫經斷緯”的方法,各種緯的使用只是為了強裝飾。有的還是五顏六色的花紋,珍珠翡翠寶石用金線點綴,絕配,金光閃閃,格外耀眼。繅絲是中國特有的壹種特殊手工藝,將繪畫移植到絲織品上。這些面料都是唐卡的,質地密實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美,色彩艷麗。唐卡,壹種藏布,是內地特別是明朝永樂、成化壹帶制造的。後來,唐卡,如刺繡和貼花,可以在西藏生產。印唐卡有兩種,壹種是全彩印裝裱,另壹種是把畫的像刻在雕版上,用墨水印在薄絹或細布上,然後上色裝裱。這種唐卡筆畫細長,刀法渾厚。色彩多以墨染於外,朱畫於內,鮮明獨特。圖案、花紋需用經紗交織,視為雕花圖像,格調高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多為印花唐卡和繪制唐卡。現存時代的精美唐卡1。世界上最大的藏族刺繡佛像“唐卡”——“繡紅夢魘唐卡”是中國明朝時期制造的。“繡紅夢魘唐卡”的主題是驅邪。它高3.3米,寬2.1米。“唐卡”中央是壹只紅色的夜鶯,它踐踏著死神,抱著明朝公主“皮陀麗金剛”,渾身發光。佛像的刺繡是用五顏六色的絲線制成的,其中壹些絲線包裹著精美的金箔,增添了光彩。右上方有“明永樂年”年份。據介紹,這幅唐卡和在西藏大昭寺密室中發現的兩幅大型唐卡應該屬於同壹來源。據悉,1940年錫金國王紮西南加將這幅唐卡送給了壹位英國朋友,1994年在紐約以壹百萬美元的價格拍賣。二、元代“時輪郯城”唐卡。郯城是曼陀羅,佛教密宗主要指佛、菩薩、聖人居住的地方。時輪祭壇城內外有三層,是壹個以時輪金剛為中心的世界。此卡對顏色要求嚴格,配色和諧。祭壇城市是上黃下綠,左紅右白。采用了冷暖對比,立體感強,寓意深刻。唐卡周圍繪有100多尊密密麻麻的金剛、赫瓦吉拉和樂聖金剛雕像。整幅作品線條流暢,畫風精致,令人嘆為觀止。三、明《小狗丹佛塔》唐卡。多傑丹佛塔位於印度的加耶。它被認為是釋迦牟尼的涅槃之地,是佛教徒朝拜的聖地。多吉丹意為金剛,象征著作為菩提道場的堅定和永恒。這座寶塔造型獨特,主塔居中,中間是釋迦牟尼像,四周是小塔。畫中有1000多個佛龕,包括1000多個佛像。畫屬於綿唐派風格,用工筆畫。有的人物不到壹厘米,還很好看,栩栩如生。工筆畫令人難以置信,相信觀者會驚嘆不已。四、清代《松贊幹布畫像》唐卡。這幅畫屬於加持派。形成於16世紀。畫派創始人南迦哈西將綿唐畫派的技法與印度金銅像的直接模仿風格相結合,工筆重彩,青綠色。畫面中間是松贊幹布的畫像,人物優美自然。畫面兩側是赤尊公主、文成公主和兩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