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中庸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質。如果用現代的術語準確表達,應該說中庸是壹種方法論,是孔子對待事物矛盾的壹種根本態度,是處理矛盾的對立統壹的方法論。
五四以後的很長壹段時間,特別是文革批判孔子時期,每當提到中庸,就被批判為“妥協與和解”,稱為“得過且過”。有人說這話是別有用心,也有人附和是出於無知。
那麽,“中庸”是什麽意思呢?(此處有問號)宋代程頤解釋說:“不偏即中和,不容易平庸。”朱還把“用”解釋為“常”(普通)和“實用”:凡事取其壹,就是不易改變的共同之道,即中庸之道。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