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與古書為伴

與古書為伴

自古美人不吉利,自古美人苦。

李清照就是這樣的才女和美女。

她有才華,大方,敏感,嗜酒嗜賭,既有女人味又有英雄氣概。

作為壹個詩人,她的壹生充滿了鮮花和掌聲,也充滿了苦難和蒼涼。

作為壹個女人,她的婚姻壹直是甜蜜的,微笑的,但她無法擺脫孤獨。

好在這輩子,她壹直有詩相伴,從少女到少年,再到老年。即使時光流逝,詩歌從未辜負她。

李清照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好孩子。

父親李生於進士,是蘇軾的學生,也是末代四學士之壹。

母親王是狀元王的孫女。

家中藏書千萬冊,文學氣息濃厚。李清照沒有辜負這種優良的家庭環境。

她讀過很多詩書,聰慧過人,才華橫溢。詩從小就有名氣,也得到了當時著名文學家、蘇軾大弟子晁的高度評價。

英雄性格,喝酒,玩耍,賭博...她完全不受性別的束縛。

就這樣,她的創作熱情壹直高漲,創作靈感源源不斷。

十幾歲時,她寫下了著名的夢:

此話瞬間在汴京城引起轟動。“當時文士都拍手稱快,沒有壹個能幹的。”(《瑤山堂外記》卷五十四)。"

童年之初,李清照有壹個少女懷春的夢。

壹首“摸摸紅唇,踢踢秋千”的詩,寫盡了初嘗愛情的羞澀。

那個開朗的女孩,從秋千上下來,累的不想動。不知道來了壹個陌生的新客人,急得沒來得及穿鞋,頭發亂蓬蓬的,慌忙避開。

也許客人是個帥氣的小夥子,姑娘想看卻不敢看。她舍不得離開,只好躲在門後,假裝聞到童年的味道。

李清照的才華很快就傳到了趙明誠的耳朵裏。

從此,趙明誠開始了他的相思之夢。

2

趙明誠也是小康。

當他的父親趙挺之是朝廷的重要官員時,趙明誠和他的父親住在汴京。

元宵節,他在燈下遇見了李清照。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

傳說趙明誠回來後做了壹個夢。

夢裏他背了壹首詩,醒來只記得三句:“詞和公司,裝置已脫,草拔。”

父親聽後,瞬間明白了趙明誠的心思:

“字連連用”是“字”字,“裝已脫”是“女”字,“芝罘草壩”是“夫”字。合起來就是‘字婦之夫’。

那是李清照。

1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壹段佳話。

宋徽宗鐘健郭靖元年(1101年)、

李清照,18歲,嫁給當時21歲的趙明誠,在汴京。

兩人意氣相投,誌趣相投。

當時趙明誠還在國子監讀書,只能在初壹、初十五回家與李清照團聚。

每次回家前,趙明誠都會去當鋪拿些錢買衣服,在索國寺市場買回自己喜歡的題詞和水果。回家和李清照好好玩玩。

趙明誠不在家的時候,李清照看書,寫詩,整理自己收藏的東西。

雖然他們很窮,但他們過著非常優雅的生活。

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愛和向往越來越強烈。

那年重陽節,趙明誠回不了家,李清照寫了壹首思念的詞送給他。

壹個人的白天總是那麽漫長,夜晚又是那麽孤獨。丈夫在的時候,閨房很熱鬧,很幸福。他不在,玉枕獨眠,秋涼我心寒。

獨自在東裏飲酒賞菊,知音卻不在。可惜沒意思,就起身匆匆回了閨房。

我不知道風來晚了,窗簾飄了過來,更冷了。突然人不如菊了。

趙明誠接話後,欽佩之情溢於言表。他的妻子很有才華,他突然有了競爭的欲望。

傳說他熬了三天三夜,苦思創作,寫了無數歌詞,從未超出“墨濤不消,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好句子。

2

才子佳人的結合,從來都是被無數次贊美的,連上帝都會嫉妒。

趙明誠從小就喜歡金石學。與李清照結婚後,對金石學的興趣大增,但也更加癡迷。

李清照的才華正好契合了他的誌向,兩人默契十足,鉆研學問。

然而,正如豎琴和豎琴在歌唱,愛是無限的,

李清照的父親遭遇黨爭,被送回老家。汴京沒有她的位置,只能暫時和趙明誠分開。

在那個只能思念卻不能相見的日子裏,李清照寫下了經典的《剪梅》:

相思無處寄。還好有詩,可以說心裏話。

然而世道變了,接下來的五年,蔡京罷兵復相,趙家亦步亦趨。

蔡京罷課,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然而不到壹年,蔡京復辟,趙氏家族被革職,嶽父去世,官職被削。北京沒有他們的位置。

李清照跟著趙明誠回到青州。

所謂幸福在於不幸,不幸在於幸福。

在青州的十年間,李清照和趙明誠雖然失去了昔日在汴京的奢華,

但是我可以整天享受村子裏生活的寧靜。

他們盡情地喝茶、彈鋼琴、閱讀、品酒和騎馬。

他們互相扶持,壹起研究古籍;還節衣縮食,搜羅石刻,寫了《石頭記》。

那段時間是他們婚姻中難得的美好時光。

李清照在《碑記·序》中做了詳細的描述:

侯平在村子裏住了十年,他衣食無憂。連守兩郡,竭其薪,引其先。每拿到壹本書都會和* *,整集都要簽名。得書,得畫,得易,得丁,也要玩書,批判缺陷,夜做壹燭。所以紙張精美,字畫齊全,藏書家冠之。

真正的苦難始於國家的毀滅。

1127,靖康之變,北宋崩潰,南宋初。

次年三月,趙明誠母親去世,他獨自回江寧參加葬禮。

之後北方局勢越來越緊張,李清照開始南逃。

大量的石和石文物不能帶走,只好鎖在青州10房間。

然而青州大亂,這些文物在戰亂中毀於壹旦。

李清照帶著15車精心挑選的書籍和用具,越過火線,來到趙明誠工作的江寧。

1129年2月,江寧失陷,趙明誠罷兵逃亡。

當船過烏江,西楚霸王項羽自殺時,

李清照寫了壹首詩:

不知道站在他身後的趙明誠此刻是什麽感受。

半年後,趙明誠在赴湖州上任途中病逝。

梧桐半死,霜降之後,白鴛鴦失去了伴侶。

國破家亡。

李清照開始獨自顛沛流離。

1

沒有趙明誠,就沒有孩子。只有那些裝文物和古籍的汽車。李清照已經完全成了壹個孤獨的人。

在顛沛流離中,連那些文物也漸漸失傳了。

國破家亡,居無定所,失去親人和愛人,所有人生的辛酸瞬間都濃縮在李清照的心裏。

無法排遣的惆悵,終於變成了壹句話:

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但是再多的悲傷,生活還是要繼續。

1130年春天,李清照漂泊在海上,經歷了暴風雨的危險。

在朦朧的晨霧中,她仿佛在夢遊,於是寫下了那個美妙而夢幻的詞:

早上霧蒙蒙的,連帝都都親切的問我要去哪裏。

在修遠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上下起伏。

想少留這點精神,就黃昏了。

她渴望風不要停,把她的獨木舟吹到蓬萊的三仙島。

2

舊社會,天氣舊,衣服舊,人卻不像舊社會。

1132,李清照來到杭州。

途中丟失的文物給她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漂泊的逃亡生活也給她帶來了無情的折磨。

疲憊而孤獨的李清照改嫁給了張汝州。

沒想到,張汝舟只是個偽君子。如果他不能致富,他就會變成壹個暴力的人。

李清照很快就認清了他的真面目,即使坐牢三年,也要舉報張汝州離婚。

擺脫了這段短暫而錯誤的婚姻後,李清照很懷念和趙明誠和諧相處的日子。

半夜醒來,才發現淚水浸濕了枕頭。

羅衣上綠線縫的荷葉較小,金線縫的荷葉也比較稀疏。

天氣如舊時代,羅衣是舊衣,人心卻不如從前。

獨自行走,他可以在墳墓裏微笑。

生活壹次又壹次的不如意,李清照的意誌並沒有消沈,反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更加高漲。

她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專註於國家大事,繼續為《碑記》寫序。

《金石錄》是趙明誠最珍貴的遺產,是他傾註壹生的愛好。

斯裏蘭卡人民雖然走了,但是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得到支付。

李清照只能壹個人走。

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序》的撰寫。

之後,她又花了幾年的時間,認真整理、整理趙明誠的《石頭記》。

最後,1143左右,李清照將此錄獻給朝廷。

《石頭記》記載了古代三代至隋唐五代中鼎彜器的銘文、銘文和墓誌。是中國最早的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壹。

從此,趙明誠的願望實現了。

經過幾番爭鬥,李清照終於不負眾望。雖然陰陽相隔,他終於可以微笑了。

此後十年,李清照只有詩詞為伴。

春天去秋來,飛機樹葉飄落,帶給她無盡的孤獨。

下雨了,窗外的香蕉在午夜滴答作響。

1155、73歲的李清照思念親人,對家鄉無限失望。

在極度的孤獨和淒涼中,他悄悄地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