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豆瓣,評分8.0。
這本書講述了個人情緒與身體的關系:如果情緒沒有釋放出來,就會在體內積累,產生壹種叫做“肽”的東西,也就是說,妳積累壹種情緒越多,身體對它的需求就越大,然後就會以痛苦/不舒服的方式表達出來。
以下是作品簡介。
推薦壹本稍微專業壹點的書,阿德勒的《理解人性》,豆瓣評分7.3。
就像名字壹樣,這本書講的是人性,但讀完之後,我更加了解自己,尋找答案。
比如為什麽有些人會下意識的反對對方?這裏提出壹個專業術語“消極情結”。
以下是作品簡介。
最後是其他回答者提到的暴民。看完這本書,妳會體會到群體下個體的無知和無畏。《心理學與生活》,看這本書,妳講的是理解心理學知識的大致框架,專業易懂。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刪除!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是壹部入門級的心理學作品,但內容生動易懂。書中舉了很多例子,幫助妳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改變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是自律。這部分主要講的是花足夠的時間,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判斷力,冷靜分析問題。不僅要承擔責任,更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要學會延遲滿足,先苦後甜,把眼光放長遠,同時盡可能的過好當下的生活,讓生活的快樂多於痛苦。
第二部分是關於愛情,夫妻之愛,父母對子女的愛。
很多時候,我們口口聲聲說著彼此相愛,那怎麽才能相愛呢?如果妳真的愛壹個人,妳會承認對方是壹個完全獨立的不同於自己的個體。愛是壹種實際的行動,是壹種真正的努力,是對對方真正需求的洞察。真正意義上的愛是愛自己和別人,愛可以讓自己和別人成長。不愛自己的人永遠不可能愛別人。愛是責任和約束。現在婚姻出軌率越來越高,主要是出軌壹方不知道什麽是愛情,或者根本不愛對方,對家庭沒有責任感,經不起誘惑,導致出軌。真正懂愛的人,壹定懂得自律,會促進雙方心智成熟。而什麽是對孩子的愛?真正愛孩子的方法是註重傾聽,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在這方面,作者引用了紀伯倫的壹首詩——妳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他們是因生活對自己的渴望而生的孩子。他們是在妳的幫助下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不是因為妳。他們在妳身邊,卻不屬於妳。妳能給他們的是妳的愛,而不是妳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妳能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是妳在夢裏永遠無法企及的。妳可以努力變得像他們壹樣,但不要讓他們變得像妳壹樣,因為生活不會退縮,也不會停留在過去。妳是弓,妳的孩子是妳的箭。弓箭手看著未來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全力把妳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帶著愉快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因為他愛壹路飛來的箭和極其穩定的弓。如果妳不能接受妳愛的人的獨立,會給妳的家庭和愛情帶來傷害。
第三部分是關於成長與信仰。這壹部分主要是關於宗教的案例。在成長和宗教信仰中,我們不應該被信仰所困。信仰不是宗教,而是背後的東西。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信仰,只是信仰的東西不壹樣,價值觀是壹種信仰。在信仰上,要有科學的信仰。踩住陳腐過時的認知,摒棄狹隘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消化吸收新信息,開闊視野,敢於涉足最新領域。
第四部分是關於恩典。在這壹部分,作者談到了人類思維進化的壹個現象。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斷的努力,而且壹定是壹個艱辛的過程。它必須對抗自然法則,與遵循規則的自然傾向背道而馳。比如作者談到了懶惰。每個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懶惰。慣性是我們心中的熵。因為懶惰,我們總是逃避必要的痛苦,關於選擇壹條平坦的路。我們害怕失去現在的職位或角色,所以害怕換壹個新的角色,到達壹個新的位置。我們害怕改變現狀,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壹切。這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害怕承擔恢復健康的責任。所以,心智成熟是壹個艱難而孤獨的旅程。我們需要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腳踏實地地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自省。最後逐漸成熟。
真的買了很多心理學的書,上床睡覺,沒去書房翻翻,有些名字還是記不住。
狂野和無名小卒。這是壹個女人寫的,基本上是她自己的抗抑郁過程,小眾。
正念之道,我不記得全稱是不是這個,可能也叫過正念之道吧。
張德芬的三本書《認識妳自己》和《小說文體》,都是我剛得病的時候看的。當時壹口氣看完,覺得有用。
瘋子在左邊,天才在右邊。他認為這本書基本不治病,只講心理學上的趣事。
這叫做寄宿。沒什麽。。我不記得了。是心理咨詢師寫的。也挺有意思的。
太多了,標題都記不清了。
心理學導論:普通心理學——講述壹些常見的心理學概念和現象,是心理學入門的必備書籍;“發展心理學”——大概是對人的心理發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流派不同,理論各異;《社會心理學》——內容實用,貼近生活,有趣。
高級心理學書籍:《羞恥》——專門講解羞恥的概念、內因和表現形式的書籍,有利於了解自己;《我們心中的沖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妳不了解自己》這三本書效果會更好,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很多行為背後的潛意識和常見的人格類型,文字通俗易懂。
幻想是現實,是妳不了解的自己,是愛的藝術。
我和妳,我和它。
馬丁·布伯
真正決定壹個人存在的,是他與世間、與世界各種眾生的關系方式。那就是我和妳,我和它。
當我把妳當成實現我目標的工具或對象時,妳和我壹起成為它,然後我和它建立我的關系。
當我放下所有的預判和期待,用我所有的本真去迎接妳的本真,我和妳的關系就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來了。
我強烈推薦勒龐的《暴民》,講的是社會心理。這本書雖然寫於1895,但是壹百多年前,人性並沒有改變,書中描述的事情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永恒。就像那句話,太陽底下無新事。看書的時候穿件外套,因為它容易讓妳發抖。
另外,我推薦《被恨的勇氣》。還沒看,但是喜歡的女生有推薦,我覺得不會錯。
想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可以參考:川普寫的《做生意的藝術》,壹個德國流浪漢寫的《美國值得我們自己的》、《我的奮鬥》,佛洛依德寫的《歇斯底裏的研究》,《夢的解析》,李宗吾的《麻風病》。
如果妳想看心理學入門書籍而不是教科書,我推薦這兩本書:
心流:最佳體驗心理學
影響
如果想看課本,我推薦這兩本書:
這是心理學
心理與生活
認真讀完這四本書,寫讀書筆記,收獲肯定會比壹般讀幾十本好。
& lt& lt這是心理學> & gt& lt& lt心理與生活> & gt& lt& lt壹本了解行為心理學的書>;& gt& lt& lt微表情的秘密>:& gt& lt& lt社會心理學> & gt& lt& lt自卑與超越>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