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醫德的美在哪裏?

醫德的美在哪裏?

醫德是調整醫務人員與患者、醫務人員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它是壹種職業道德,是壹般社會道德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特殊表現。不同的職業因其任務、工作對象、工作方法、活動條件和責任不同,有自己獨特的道德意識、習慣傳統和行為準則。醫德是源於醫療衛生職業特點的道德規範要求,主要調整醫務人員與患者、醫務人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是醫學倫理的壹個重要方面。醫療衛生工作必須為病人服務。醫務人員的最高職責是與疾病和不衛生的條件作鬥爭,保護和改善人民的健康。醫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明代龔廷賢說:“病者求醫,即生死”,說明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醫德關系是生死攸關的,至關重要。涉及千家萬戶,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影響廣泛。醫務人員道德是醫學倫理中處理醫務人員、患者和社會關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壹個醫院,要形成優良的醫德,必須用社會主義醫德來協調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依靠各方的團結協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使整個工作有機地、有節奏地、有效地進行。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14個科室、40多名醫護人員搶救陳得才這位斷面積相當於全身四分之壹的重傷員的成功,是弘揚社會主義醫德團結協作精神的典範。他們在輸液9,20D ml,輸液265,438+03,000 ml,處理醫囑3760余次,無壹差錯,起死回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說明只有協調好具有高尚醫德的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醫療工作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四化建設服務。醫德還體現在醫務人員與社會的關系上。現代醫療衛生事業已經發展成為壹項社會事業,其社會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和加強。醫院和醫務人員的道德觀念不僅要考慮到壹個病人的利益,還要考慮到整個社會的利益,對社會和群體承擔道德責任,使這兩個方面統壹起來。每壹個醫務人員都必須知道道德上的善惡、美醜、是非、榮辱,以及情操、舉止上應有的品格和品質,遵循高尚的醫德準則,協調好上述關系。社會主義醫德是生產道德在醫學領域的具體體現,它以馬克思主義道德科學的壹般原理為指導。道德是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受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制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了以* * *意識形態為核心的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特征。醫德作為壹種職業道德,有其職業道德意識的特殊性,但不是獨立於* * *思想體系而存在的道德類型,這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和職業奮鬥的目標、理想所決定的。社會主義醫德必須以* * *唯物主義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為思想基礎,從而確立自己的職業行為準則。白求恩同誌的醫德之所以高尚,是因為他能夠大公無私,為他人奉獻,極其負責,極其熱情,是因為他從實踐中找到了* * *生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把醫療衛生工作與整個人類解放事業聯系起來。魯蔡氏同誌也深有體會地說:“我認為道德是人的本質。沒有* * *的道德品質,就相當於壹個廢物。”理想和道德是分不開的。有崇高的理想,才有高尚的醫德。高尚的社會主義醫德與* * *社會主義的理想和實踐密切相關,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是壹個從不缺少驕傲的國家,比如中國傳統醫學(以下簡稱中醫),歷經千年依然熠熠生輝。然而,中醫的魅力和輝煌不僅來自其神奇的療效和獨特的理論體系,更來自人性光輝的醫德。以中醫獨特的診療藝術傳承下來。縱觀古今中醫流派,做出成績的都是德才兼備的醫生,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說明醫學是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捍衛醫德尊嚴!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醫生來分析其中體現的醫德內涵:葛洪:讓窮人和低薪階層輕松廉價地用藥。晉代名醫葛洪篤定“家家應備急用,既不能窮癥,又不能富貴藥,故貧家不可置家”。“好拿的藥沒有,需要買的也便宜。”可以看出,葛洪作為壹個醫生,是非常關心窮人和低收入者的。他可以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和他們的經濟利益,煞費苦心地編寫“肘後備應急處方”。裏面的藥方便宜,文字簡單易懂。從目前來看,可以算是壹本家庭用藥手冊。這種無處不在照顧貧困患者的精神值得我們稱贊。而當我們很多醫務工作者無力支付醫生開的藥時,他們有沒有為了醫生而犧牲自己的生命,推薦“廉價的草和石頭”和“容易得到”的藥?如果我們每個醫生都能像葛洪壹樣,患者“看病貴”的情況會不會變好?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中國政府非常關註“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分批降低部分藥品價格。但由於壹些大型藥企由於各種原因配合不夠,壹些被降級的藥物療效與那些大型藥企的同類產品存在壹定差距。所以很多患者看到壹些疾病,就咬咬牙,選擇優質的藥物。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需要進壹步解決。但是試想壹下,如果我們的醫生有葛洪這樣的思維、決心和毅力,相信對改善上述情況是有益的。孫思邈:患者就像親人壹樣,不要對同齡人掉以輕心。唐代名醫、藥王孫思邈,不僅熱愛中醫,而且喜歡古為今用,博采眾長。他認為“如果有人在生病的時候來求助,不應該問他是富是貧,是老是幼,是不是溫柔,是不是友好的朋友,是不是無知,是不是就像壹個至親”。多麽高尚的醫德和令人欽佩的修養。在孫思邈所說的話中,我們明顯感受到了他對待患者如同親人的態度。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第壹,醫學是壹門救死扶傷的科學,醫生是壹個救死扶傷的職業。如果妳不把病人當成自己最親的人,那妳為什麽還要盡心盡力的為他們治療,無私奉獻?其次,我們的收入來源於患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患者無疑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父母。和最親的人有多大區別?試想,如果我們的醫患關系升華為“至親”,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還難嗎?雖然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醫務人員的某些作風確實需要改變。要樹立“服務至上”的理念,不要采取居高臨下的態度來拉大與患者的距離。在處理同伴關系的問題上,孫思邈認為:“丈夫是醫生的法則,妳壹定不能...談論是非,談論人,炫耀名聲,醜化醫生。”不難看出,他雖然在當時是壹流的醫生,但在同行面前依然是謙遜的典範。與他們相比,我們的壹些醫務工作者會感到羞恥嗎?正是因為孫思邈的高尚情操,他才能在內心安靜的繼續學醫,達到壹個又壹個醫學高峰。而如果我們取得了壹些成績,就會沾沾自喜,就會說同行的不足。怎樣才能專心做好醫學,怎樣才能造福患者?所以,我們有必要先處理好“醫患關系”,再做好醫患關系!吳有興:貪的人有生有死,但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饑荒不斷,疫病流行。辛四年、崇禎年間(公元1641),山東、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橫行,感染者多摔死。壹般醫生用《傷寒論》治療熱病,很難見效。“不是病死,就是藥死。”在那種情況下,吳有興認為“守古法不適於今病,以今病化簡古方不清,故註射藥物無效。”因此,吳系統研究古代醫書,認為歷代醫書對溫病的研究太少,於是大膽構思,深入觀察,“重在感其所,入其所,患其所變。”《鼠疫》壹書結合臨床經驗,成為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繼《傷寒論》之後的又壹部急性外感傳染病專著,在外感病和傳染病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吳的醫學成就,離不開他不顧個人安危,奔赴疫區尋找病因,探索治病良方,關愛病人的精神和行動!在他看來,病人的生死才是大事。只要妳做的事情對病人有益,妳怎麽能因為自己的福禍而影響探索為人民治病的步伐呢?真的可以說:貪得無厭的病人是生是死,因禍得福要避之!當代人民的好醫生華壹偉就是這樣的醫生。他和吳有興壹樣,值得我們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榜樣。唐太宗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吳有興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壹面鏡子。我們要以他為鏡,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追求什麽,要得到什麽,要珍惜什麽!於暢:導致患者和妳交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醫生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缺乏誠意和耐心,使得病人和家屬對醫生產生了戒心甚至敵意。雖然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各種原因不配合醫生,但明代名醫於昌認為,“恭敬心好,誠心問事好,這樣告訴他們就好,失敗了誰寧死不屈?”“這應該是委屈和開導。比如對妳父親來說,妳不能飄離外面。”從於暢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我們真誠、負責、感性、理性、耐心,患者怎麽可能不和妳說話,不配合妳的工作呢?所以,從自身修養上來說,我們行醫者要很好的把握於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徐大椿:名醫不行,假醫特別惡心。世人只看到名醫的光環和偉大,卻很少知道名醫的難處。大家都知道學醫難,行醫更難,尤其是當名醫。這裏的“難”,不僅僅是指成為名醫的過程艱難,而是如徐大椿所說,凡是找名醫治病的人,“都會病情危急,接近醫生,以為全家危在旦夕,然後去找”,而且“他的病會拖很久,反復換醫生,他的藥會廣試。壹個錯誤接壹個錯誤,他的病情就會發生變化,這已經成了壹種惡疾”。可見患者和家屬對名醫的希望很大,要求也很高。雖然有些病拖得久了,積極治療可以轉危為安,但是很多病人被壹些庸醫折騰得太久了,就算華佗再世也無能為力!但患者往往不會理性對待,甚至會責怪名醫。徐上面說的是告誡名醫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名醫說到底是人,不是神仙,也是對患者和家屬的肺腑之言。名醫如此,普通醫生更應謙虛謹慎,不可狂妄浮躁。徐的名醫也是指壹些名存實亡的“名醫”。他直言:“得了虛名就治病是命,到處誤導人也是命。有殺無殺之名的事實。”目前壹些所謂的“名醫”不顧患者和家屬的利益,打著治病救人的幌子做錯事!尤其是那些打著中醫招牌為錢殺人的偽中醫,很大程度上敗壞了中醫的名聲!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尤其是中醫工作者,不僅要有謙虛自省的醫德,還要實事求是,淡泊名利!

采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