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余(1503-1579),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抗日軍人、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
余壹生幾乎都在與敵人進行鬥爭,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余家俊”更是嚇退了敵人,和戚繼光壹起被稱為“玉龍岐狐”,消滅了苦戰多年的偽敵,借機作亂。
於,盡管戰功累累,經常被彈劾罷官,甚至多次被別人認領戰功,但於從不在意,仍盡壹切努力打擊敵人。
於創立了戰車營,並設計創造了用戰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方授予平滿將軍,死後追封為吳襄。著有《孫子兵法概論》、《劍經》、《洗海近況》、《續武經小結》等多部軍事、武俠著作。後人將余生平詩作編入《正氣堂集》。
壹生
嘉靖十四年(1535)參加武舉考試,以忠武進士第五名,授千戶守金門。
嘉靖三十四年,於在浙江嘉興斬首倭寇約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總指揮,先後平定浙西倭寇和舟山倭窩。
嘉靖四十壹年,於從山西調任福建總兵。次年,與戚繼光等人壹起攻克福建莆田東南的平海尾,再次有力打擊了敵人,收復了興化市(今莆田)。經過余的努力,到嘉靖四十五年,倭寇對東南沿海的入侵和危害基本被消除。
做官清正廉明,不懂得討好和賄賂東廠。我在錦衣衛大牢裏被困了幾個月,被戚繼光和胡宗憲救了出來,於是余最後郁郁而終。他死後被授左都統,死於武鄉。
為了紀念余的抗日功績,浙江麗水有壹條以余命名的街道:猶大街。於墓,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數據:
武術貢獻
於和戚繼光豐富了中國武術發展史上留在福建的少林拳,即現在的南拳,凸顯了他們之間的不同。南少林莆田,也在泉州。
他把“荊楚劍”和“楊家槍”混合而成的“魚枷棍”法傳下來,編成了《劍經》,詳細記載了棍法的精髓,分發給士兵。在對日抗戰和魯抗戰中,連戰取得了勝利。
余早年師從趙本學學習兵法和武術。劍經寫於1557。於將《劍經》和《孫子兵法略》與他的老師趙本學所寫的內外本合為《續經提要》。
劍經其實講的是“棍”的方法和長兵器的用法。內容包括“劍”(棍)、“射”、“陣”,俞認為“棍為術中之妙”強調在任何時候,以“奇正”之變,以靜制動,後者先至,當敵人“跳過舊力而未能出新力”時,則攻其不備,“二擊之”。就在他強勢之前,占了他強勢之後,他忙著我等著,知道我會聽候妳的調遣而戰。'
墳墓
余墓在晉江市磁竈鎮村北。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外包混凝土。白石墓碑上用楷書鐫刻著“黃明都督徐江玉墓園”。墓兩側還有1對石將軍。原來的石馬、石虎、石羊都被毀了。
1986年發現1墓誌銘,碑文印章:“原陸軍總司令光祿博士墓誌銘贈左總司令及其夫人慈”,晉江博物館收藏。1991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名錄。
祠堂
於為抗擊倭寇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去世之前,有人為他建了壹座神龕。1994年,鎮海中學擴建田徑場,拆除周邊房屋時,發現了龔宇廟遺址和石碑。65438至0996年,鎮海中學修繕的紫音山改變了原市區孤山的面貌,成為全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壹。
1996,於生祠碑移植到鎮內紫茵山北麓,並新建於碑亭。同年,海口海防遺址、綏安遠堡等城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