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美學美學四講第壹節什麽是美學?

美學美學四講第壹節什麽是美學?

美學四講,美學,什麽是美學?

李澤厚

但首先,有審美嗎?

美的現象有很多,但又各不相同。宋濤的海語,月光下的花,從服裝到住房,從人體到藝術,從欣賞到創作……多麽浩瀚,多麽奇特,多麽復雜,多麽精彩!在這樣壹個包羅萬象、變化多端的領域裏,有沒有、能不能有類似的東西作為思考或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或者應該問這樣壹個籠統籠統的問題嗎?世界那麽熱鬧,那麽多種多樣,我們為什麽非要找壹個可能不存在的“規律”或“問題”來治理它,規範它,破壞它呢?這種“規範”或“問題”真的存在嗎?這是“本質主義”的謬誤嗎?

這是美學壹開始就遇到的疑問。

從很早到現在,壹直有壹種觀點、看法或傾向,認為沒有審美。美或美學不能也不應該是壹門學科,因為在這個領域裏,不存在認識真理之類的知識問題或科學問題,也不存在普遍必然有效的規律或客觀規律。莊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說過,各有各的美。人們看到強茂和李記很美,但魚和鳥看到它們時都躲得遠遠的。“有兩個妃子,壹個漂亮,壹個邪惡,邪惡的貴,漂亮的賤。洋子問他為什麽,逆旅的少年對他說:“它的美是自美,我卻不知道它的美;其惡是自惡,不知其惡。《莊子·三木》之美是主觀的、相對的,因人而異。哪裏有* * *可找?發現或建立美的或美學的規則、理論或科學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至於藝術,更是如此。黑格爾在《美學》開篇就列舉了各種“反對美學的說法”,其中“因為藝術美訴諸於感覺、情感、知覺和想象,它不屬於思維的範圍,對藝術活動和藝術產品的理解需要壹種不同於科學思維的功能。”黑格爾美學,第壹卷,第8頁,商務印書館,1979。這是因為,壹方面,“想象及其偶然性和任意性——這是藝術活動和藝術欣賞的功能——不能歸入科學領域”,另壹方面,“如果純粹的思維研究侵入”,就會破壞藝術美和觀念與現實的融合。黑格爾把這些反對美學的意見稱為“大眾意見”,並說,“這些意見……在壹些關於美的或美的藝術(尤其是在法國)的舊著作中是讀不到的。”黑格爾美學,第壹卷,第9頁,商務印書館,1979版,這種意見至今仍強烈存在。在普通人(尤其是作家和藝術家)中仍然流行著美學不能成立,藝術不能也不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許多作家和藝術家不高興人們用猜測或邏輯闖入或詢問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的創意世界。

同時,這種觀點也以各種形式表現在壹些哲學-美學理論本身中。

比如20世紀30年代以來,邏輯實證主義在倫理學和美學領域提出的情感理論就是這樣。英國哲學家Eier曾認為,所謂的倫理、美學等價值判斷,其實只是壹種情感表達,並不具有科學的真理性或客觀的有效性。“妳偷了錢是錯的”這種倫理判斷,其實相當於用壹種情緒化的態度或者感嘆號來說“妳偷了錢”。偷錢與否是可以用經驗證實的事實,但不是可以用經驗證實的事實,所以不存在客觀的真假。當妳說偷錢是個錯誤的時候,那只是壹種情緒化的態度。“審美詞的用法和倫理詞的用法完全壹樣。就像‘美’和‘醜’壹樣,它不是對事實的陳述,而只是某種感受的表達,壹種反應。因此,如同在倫理學中壹樣,認為審美判斷具有客觀有效性是沒有意義的。.....和倫理學壹樣,不能證明美學是體現知識的壹種形式。”語言、真理和邏輯。倫敦,113-114,1950

Eier是這種觀點的早期階段,以l .維特根斯坦後期作品為主導的分析哲學認為,各種美學理論之間的爭論,就像個人欣賞之間的爭論壹樣,實際上只是用詞的問題。“關於什麽是美,簡明而正確的答案是:美是許多不同的東西,但我們還沒有很好地理解它,所以我們對它們使用‘美’這個詞。”引自托馬斯·穆爾諾《走向美學中的科學》第265頁“美學的愚蠢在於試圖建構壹個原本不存在的話題...事實可能是根本沒有美學,只有文學批評和音樂批評的原則。w .艾頓編輯。美學與語言,第50頁既然藝術很難說是壹種情感的感嘆,那麽唯壹能用書面證據分析的就是批評。因此,美學只能是元批評或分析美學。當然,這些反對傳統美學或者主張廢除美學的觀點和論調並不完全壹致。比如Eier認為美學仍然可以研究美學的心理學和社會學原因。比如有人認為歷史上的美學理論在特定情況下強調藝術的某壹方面仍然有積極作用等等。但總的來說,這壹哲學流派否認美學可以作為壹門關於價值判斷的理論學科或哲學而存在,哲學本身在他們那裏就是語言分析,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說:“大多數關於哲學的命題都不是假的,而只是無意義的,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說它們是荒謬的。哲學家的大部分問題和命題都來自於我們對自己語言邏輯的無知。”參見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第44頁,商務印書館。因此,維特根斯坦認為,把美學看作是解釋美是什麽的科學是“可笑的”。引自薛華《黑格爾與藝術問題》,第131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版,美學與倫理學屬於未定義的領域。比爾茲利等人的分析美學也在這壹哲學潮流中流行。

應該承認,分析美學通過語言分析,對藝術欣賞和批評中的各種復雜問題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和科學的清理,使問題更加清晰,使人們不能再停留在模糊籠統的討論中。特別是對暴露美學中的壹些基本概念,如美、醜、藝術、模擬、表現、形式主義、現實主義等等,做出了貢獻。哲學、人文學科的基本概念和詞匯大多來自日常語言,歧義、隱喻、歧義十分突出。美學和文論中的很多命題和論點,尤其是這種論點的混亂性,是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比如前幾年關於形象思維的熱烈討論,就相當典型。經過長時間的爭論,“形象思維”這個詞到底是什麽意思,包含哪些不同的含義,並不清楚。分析哲學確實可以幫助人們做出壹些非常必要的澄清,使人們習慣於嚴格地、科學地使用概念、詞語和句子。這在當今中國學術界尤其值得提倡。在美學和藝術領域研究詞、句、用法和意義仍然是壹項巨大的任務。

但另壹方面,沒有必要因為噎著而不吃,沒有必要因為詞語概念的模糊而取消審美的存在;就像不是因為審美藝術領域突出的個性差異和主觀自由,就幹脆否定了研究它的可能性。事實上,盡管有各種各樣的質疑和反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壹種理論能夠嚴格證明傳統意義上的美學不能成立或者不存在。分析美學並沒有真正取消任何傳統的美學問題。相反,從古至今,關於美的哲學、美學、藝術的探索、討論和研究壹直不絕於耳,很多時候還相當繁榮。可見,人們仍然需要和要求這種討論,希望了解什麽是美,以及審美經驗和藝術創作欣賞的壹般問題或因素。

為什麽會這樣?這是壹個有趣的問題。是人心永恒的有形追求嗎?還是各種藝術現象促使人們“經濟地思考”,關心同樣的規律?……

維特根斯坦認為“美學的神秘是各種藝術對我們的影響的神秘”。藝術不是私人心理,是公共遊戲。遊戲雖然不規則,但有參與者必須遵守的規則。而這種藝術規律又與壹定的生活和文化息息相關。維特根斯坦說,“為了理解審美表達,我們必須描述生活方式”,“我們用作審美判斷的詞語在我們稱之為壹個時期的文化中具有復雜但肯定的作用。為了描述他們,或者描述人們所說的教育興趣,我們必須描述壹種文化。”也就是說,美學領域中的許多詞語和概念及其在這種語言中的使用規則,都與某種文化和生活(維特根斯坦稱之為“實踐”)密切相關。所以,要想理解很多關於審美和藝術的詞匯和句子,以及使用它們的規律和意義,就必須對文化和生活進行細致的研究。

由此可見,從現代哲學的寵兒——分析哲學的角度來看,分析的話語也會傾向於或歸結於分析文化、生活和社會。因此,今天的美學不僅成為“元批評”,即批評原則的語言學研究。與此同時,另壹方面,藝術史和藝術社會學的具體研究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學,占據了首要地位。因此,盡管分析美學或元批評仍然是需要的,但事實是它不能取代所有的美學,也不能取代或禁止對藝術和審美現象的經驗科學研究。這正如托馬斯·芒羅早先描述的那樣: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美學沿著科學和自然主義的路線迅速發展:它包括藝術的壹般理論,並試圖綜合來自各種有用來源包括心理學、文化史和社會科學的關於藝術和相關經驗和行為的事實報告。.....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越來越看到藝術品味的巨大變化,以及不同文化群體和個人的美。走向美學中的科學,第263頁……

但是美學是藝術社會學嗎?

關於美和藝術的談論或描述,從古至今,都沒有必然的聯系。古希臘談藝術不涉及美的概念,談美不提藝術,中國也是。今天,欣賞風景的審美愉悅和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批評也可以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美與藝術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這本身就是壹個需要進壹步研究的問題。那麽,將美學完全歸結和等同於藝術社會學,是否過於草率或過於片面?

那麽什麽是審美呢?

中文“美學”壹詞來源於20世紀初的日本(趙敏中江譯),是對西方美學壹詞的翻譯。“西方語言”壹詞最早是由鮑姆加滕在18世紀使用的。他把這個原本表示感覺的希臘詞轉移到感性認識的主體上。所以,如果用中文翻譯更準確的話,“美學”這個詞應該是“唯美主義”,指的是研究人們對美的理解和感知。但這是慣例,現在很難“正名”。關於美學的定義,目前國內流行的主要有三種類型:(1)美學是研究美的學科;(2)美學是研究藝術壹般原理的藝術哲學;(3)美學是研究審美關系的科學。在我看來,( 1)和(3)都有同壹種語言重復的問題。前者(“美學是壹門研究美的學科”)在漢語中用同壹種語言重復,意思是沒有說。後者(美學是“研究審美關系的科學”)在西方語言中也是如此。審美關系是壹個極其模糊的概念。什麽是“審美關系”?我不知道,這正是美學需要討論的。用它來定義審美就更混亂了。(2)太窄太寬。現實生活、自然美和許多審美現象不屬於藝術,但仍屬於美學研究的範圍。比如美育不僅是藝術教育問題,也是科技中的審美問題,等等。另壹方面,壹些藝術問題,壹些藝術的壹般原理,比如藝術與政治的關系,都不是美學研究的對象。可見這三種說法和定義都不完善,不準確。至於美學,它是壹門研究感官享受和愉悅的學科,是壹門研究形象的科學,是壹門價值哲學...諸如此類,就更模糊了,說明不了問題。

與其先找壹個美學定義,不如看看這個學科的具體歷史和現狀。雖然時至今日,關於美學的對象、範圍和內容壹直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爭論,但無論美學這個術語出現得多晚(西方到十八世紀,中國到辛亥和五四前後),從歷史上看,正如剛才所說,自古以來就有關於美和藝術的哲學討論和理論探討,就有今天美學所研究的對象和理論。這類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或兩個因素,與上述三個定義相對應,確實構成了迄今為止美學的兩個組成部分。有人認為現代美學是由德國哲學、英國心理學和法國文學批評構成的(J. Stonitz)。有人認為美學包括哲學、心理學和客觀對象分析三種研究(H.S .朗菲爾德),或者說美學可以分為形而上學(定義美)、審美心理學和社會學三種研究...我覺得這些觀點符合美學的歷史和現狀。所謂美學,從來都是美的哲學、審美心理學、藝術社會學的結合,相對完整的形式是結合,否則就是混雜或者拼湊。在這種結合和混合中,往往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壹些哲學,壹些藝術理論,壹些審美心理學,等等。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美學理論、派別和現象。

就當今世界而言,歐美流行和主導的是分析哲學美學和藝術本體論美學,主要討論、研究和解釋藝術是什麽,包括起源於德國的解釋學和目前在美國的制度論。在蘇聯東歐,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反映論的美學和文論,包括著名的盧卡奇。在東方,日本似乎被德國美學所主導,而中國則被來自蘇聯的“馬列主義美學”主導了幾十年。

那麽,我們對美學的基本看法是什麽?

多樣化。我曾經認為,“真理是由許多方面組成的整體。所以,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途徑的層次和側面可以不同,追求的目標也可以不同”;“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多渠道、多目標、多問題、多要求、多方法,相輔相成,相互提高。”

審美也應該如此。

多元化標誌著包括哲學在內的統壹完整的體系或體系的永久消失和不建立,哲學只是提供壹種觀點或概念,將不再是壹個包羅萬象、解釋壹切的完整體系。哲學和美學不應該也不會固定在同壹個雕像上,所以可以也應該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式、不同方法出發的美學,有不同的美學。這不僅是理論上的區別,也是類型和形式上的區別。不同的形式和類型與不同的理論有關,但不是壹回事。同類型或同形式的美學仍然存在著根本性的理論分歧。這裏的多樣化主要是指種類和形式上的差異。例如,美學可以根據多樣化的不同形式分為不同的類別,有以下兩個表:

(略)

需要註意的是,任何分類都只有相對意義,總有壹些牽強附會、不完整、不確定和GAI的地方。各種類型之間的相互滲透、制約、分化、綜合等關系極其復雜,不是圖表所能表達或概括的。實踐美學和基礎美學有著廣闊的領域和對象,並將進壹步分化、細化和專業化,會形成壹些只有少數專家才能進入或理解的專門學科或科學,會產生壹套自己的詞匯、語言、概念和公式,遠非壹般大眾所能參與、理解和感興趣。

可見,沒有統壹的審美,也沒有單壹的審美。美學已經成為壹個不斷增長、相互依存的遊戲網絡,它是壹個開放的家庭。

因此,追求或尋求壹個統壹的美學定義是徒勞的或無意義的。我之前說的“美學是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學科”,只是從哲學的角度對當前美學中壹些現象的描述和規定。相比較而言,具有壹定的適用性。

但是哲學要大眾化,哲學美學不是專門的美學。因為哲學不是科學,也不僅僅是對語言的分析。主要是探索生活的真相或者說生活的詩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尋求那種生活的真相,理解那種生活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