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王家山的壹生

王家山的壹生

王家山是解放戰爭時期在營口起義的國民黨中央軍將領。在他忙亂的壹生中,王家山走過了壹段曲折的路,究其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說:“不懂政治,壹腔熱血就不免誤入歧途。”王家山,字積,黑龍江巴彥縣康莊鄉旭東村人。他家是清朝鹹豐年間的拓荒者,占據了300多處山地荒地。起初建板房開荒種田,稱為“大板房”,後成為屯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王家山出生在這個村子。這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在1918歲(民國七年),也就是16歲的時候,考上了省城齊齊哈爾壹中。後來他只靠做官的叔叔長大。

王家山的叔叔王春喜畢業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院。回國後在營口東北三省鹽運局吉安局任巡視員,承接王家山後期教育。他先送王家山到日本鐵道學院學習,後考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1九月18”事件期間,東京的中國留學生舉行集會示威,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為此,王家山等留學生被日本駐華大使館驅逐回國。王家山的同學張在齊齊哈爾寫信,請他去齊齊哈爾。張是王家山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現在是齊齊哈爾警備司令部司令。他向日寇投降,請王家山當參謀長。就這樣,王家山離開了革命隊伍,開始誤入歧途。王家山來到齊齊哈爾後,才知道自己的同學張成了漢奸。為此,他遠赴日本,考入東京陸軍大學。1935年,中國魯大大學畢業前夕,王家山利用休假回國,經日本駐日使館大使許世英介紹,途經南京見到國防部副部長熊斌,要求畢業後留在國統區工作。熊斌對他說:

“東北需要妳這樣的人才。王先生應該回東北去,搞地下抗日組織,準備將來反攻。”並吸收他為國民黨員,授予陸軍中校軍銜。從日本魯大大學畢業後,王家山回到了中國東北的淪陷區。在偽軍,曾任第三軍區教導隊連長、奉天陸軍訓練學校上校教官、軍政(公安)參謀部軍事科長(晉升少將)、陸軍士官學校教授部長等職。在此期間,在同事和同學中,王家山組織了“留日同學會”和“北辰同學會”。偽軍校* * *有七屆畢業生,所以以“北鬥”命名,發展了200多人。後來兩個組織“合二為壹”,秘密成立了以推翻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失地為宗旨的“勇敢社”;組織抗日統壹戰線,復興祖國。掌握武裝力量的目的是在準備對日作戰中發揮內部作用。王家山利用這個地下組織,在身邊聚集了大量愛國青年軍人,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後來日本人多少有些察覺,於是免去了王家山的領兵官職,迫使真勇會停止活動。王家山很有民族氣節,從不奉承日本人。他不同於壹般的偽官員,頭腦清晰,民族意識強烈。他不是壹個吃飽了撐的,貪吃的偽官員。而是壹個想有所作為的有進取心的正派軍人。過了壹段時間,風波平息,王家山當上了新靖軍校的教授部長,振勇社恢復了活動。

1942,王家山被調到佳木斯第七軍區任少將參謀長。此地地處東北邊疆,與蘇聯勃利地區接壤,也是鬼子與蘇聯戰爭的前哨,可謂邊塞。“8.15”光復前夕,王家山召集鎮庸社社員開會,研究等待蘇聯出兵時的協調行動。軍區參謀劉利用到各地視察的機會,部署了行動計劃。在第二獨立炮兵營,劉告訴副官李殿如,以後要聽王家山的話。李殿如是王家山的女婿,很可靠。接到指示後,他立即組織炮兵,槍斃日軍指揮官,並派人接應蘇聯紅軍。沒想到蘇聯紅軍進入佳木斯後,被關進集中營,被控制。囿於正統,王家山對* * *產黨和八路軍沒有壹個正確的認識。他總是想著國民黨和中央軍,所以他避開蘇聯,讓韋啟新在長春與國民黨聯系。國民黨國防部任命王家山為東北先遣軍總司令,占領佳木斯。但是* * *制作方接受了佳木斯。眼看自己當不了總司令,就借蘇軍的機會帶他去河邊洗澡。在韋啟新的幫助下,他乘船逃離了佳木斯。至此,王家山結束了14年偽軍的歷史,但在歷史的轉折點上,他又投入了另壹個漩渦。王家山逃離佳木斯,隱居長春。不久,他領著來到北平,找到了杜。杜是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派他到東北保安司令部任高級參謀,後來又擔任第四保安縱隊司令。這是壹支由偽滿洲國憲兵、地方武裝和少數土匪組織起來的雜牌軍。它的成分很復雜,不屬於國民黨的正規軍。李殿儒覺得這是不被重用,於是他提醒嶽父說:

“小心,國民黨在利用妳,別讓他們死了。”

王家山心知肚明,不以為然地說:“國民黨不是給了我壹個裝配工嗎?未來會怎樣?我們騎驢看唱本就知道了!”

1946 10 9、王家山奉命率第4保安縱隊(代號獨立第9師)進駐岫巖、鳳城、莊河、海城地區,劃歸新6軍管轄,由前進指揮所司令員徐英率領。王家山是中將,徐瑩是少將;中將被少將操縱,讓王家山的心情大為不快,引起不滿。他的手下也意識到了這壹點,這很不公平。其實國民黨自己的部隊真的很歧視他們,認為他們是“雜牌軍”“地方軍”,遲早會被吃掉。1947年6月初,東北民主聯軍把新6軍打得出了安東地區,營口成了孤立的據點,於是杜把王家山部調到營口駐紮。實際上,他們被稱為替罪羊。王家山深知這壹點,於是加強防守,使東北民主聯軍四次進攻都未成功。杜覺得王家山還有利用價值,就把部隊整編為58師,編入正規軍序列。同時,王家山被任命為守備司令兼營口市長。但是他們的待遇和自己的差別很大,有天壤之別。小集團都是美制裝備,都用的是日本鬼子扔下來的舊武器,明顯不壹樣。後來,民主同盟軍加強了攻勢,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戰後,王家山到陣地視察時,看到許多血肉模糊的士兵屍體,不禁感慨萬千。回到床上,自言自語地說:

“中國人打中國人,傷亡又這麽大,為什麽?這不是自相殘殺嘛!”

他氣得連早飯都沒吃,就有了不想打內戰的想法。王家山不同於壹般的戰士,視野開闊。國民黨在東北的所作所為違背了他的初衷。“懷念中央,寄希望於中央,中央來了更難受。”他很欣賞這首民謠,因為它也表達了他的心聲。他的部隊被拉上來後,收到了很大的憤怒——都是52軍留下來補充好的武器,換成了壹些修好的破武器,極大地刺激了他的精神。隨著形勢的變化,王家山的思想鬥爭十分激烈。過去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國民黨身上,卻沒有想到今天的國民黨如此不可救藥。他想:

“再這樣下去,我就和國民黨同歸於盡了。”

在岔路口,王家山主動讓他的學生王明仁(東北航院駐營口情報處工作人員)找了幾本* * *產黨的書看。其中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當前形勢和任務》、《論聯合政府》,使他的思想開竅,改變了他對* * *產黨的不正確看法,產生了棄暗投明的思想。

1948春節前,解放戰爭進入緊要關頭,形勢對國民黨反動派越來越不利。王家山想:“國民黨壹定會死。剩下幾個孤立的據點。營口是最小的壹個。當然,必須先吃。我們不能等到山窮水盡才丟面子。我們必須找到出路。”

這時,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迪什從哈爾濱給王家山發了壹封信,動員他起義。迪什原名石玉林,是王家山在巴彥遊擊隊的戰友。這個使者王家山和東北民主聯軍取得了聯系。

起義也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不能向官兵公布,但也不能回避。所以壹定要註意時機和方法。王家山想:“預計東北失守前,局勢會很緊張。只有借助外部壓力,起義才能發生,而且時機必須準確。”

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開始後,王家山有機會與師參謀、團團長等軍官討論戰爭問題,有意識地談勝敗原因。國民黨軍隊為何屢屢敗退?* * *生產黨的軍隊,為什麽節節勝利?

在討論中,軍官們了解到* * *產黨領導部隊為解放窮人和建立新中國而鬥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國民黨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統治人民,人民是反對隊伍。

所以,註定失敗。王家山說:“光復後,我也想祖國富強,所以投靠了國民黨。沒想到,國民黨是黑惡勢力,禍國殃民。真是被誤導了!”誰能跟上?1的負責人戴鳳元是他的老朋友。如果有什麽情況,他可以作為基本團,即使兩個團不動,也可以拉到解放區。3團偽軍軍官學校有很多學生,都很信任他。我認為他很有經驗,也很有政治頭腦,所以和他壹起去沒有錯。王家山想:“人家別有用心。壹旦漏底,就毀了。”

因此,他爭取時間,加緊準備起義。這壹天,王家山讓副官趙玉山準備些吃的喝的,並通知團長兼副官田和參謀長梁到他辦公室來。大家都來了之後,王家山說:“今天是我生日,我請妳吃。我們壹起玩吧!”

在歡快的酒席上,王家山醉醺醺地說:“我們是另找地方,還是和國民黨鬥到底?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這些軍官都猜到了王先生的意圖,異口同聲地說:“師到哪裏,我們就跟到哪裏!”

從此,王家山心裏有了底,知道另辟蹊徑沒有問題。

1948春節後,東北民主聯軍進攻營口。營口52軍前進指揮所司令員鄭明信企圖挽救失敗的命運,下令剖開冰凍的遼河,切斷58師的退路,迫使其最後壹戰。王家山知道,這是要殺他們;這也是天賜良機,會讓士兵產生逆反心理,努力求生,有利於起義。

於是,王家山派人聯系東北民主聯軍遼南軍區,提出起義計劃。經過協商,雙方達成協議;總的想法是:

叛亂者既往不咎;不適應,不拆卸;私有財產屬於個人;家屬按東北民主聯軍家屬對待。

這個條件在2月25日下午3點的連隊級以上幹部會議上宣布了,大家都很高興,認為很合理。這些軍官都是偽軍校的老同學,有愛國思想,但是不了解* * *產黨,有正統思想。所以光復後投靠國民黨,知道自己走錯了路。

2月25日下午,王家山按計劃行事,讓副官趙玉山接通了前進指揮所的電話。在電話裏,王家山對鄭明信說:

“* * *軍要進攻營口了,我們要召開城防會議,研究對策。”

鄭明信道:“好,那妳來找我,開車!”

王家山說:“開會的人很多。妳要吃飯,妳要花錢。來找我!”

鄭明信不知道有詐,就順口答應了。王家山高興地放下電話,馬上叫趙玉山發通知,壹個不漏。然後,他讓梁叫孫去電力局,命令他們去1團前方架設電網。其實這是壹個引人入勝的陣,以顯示他守城的“決心”。

下午2時許,憲兵隊、水上派出所武警、團區和市政府警衛隊、公安局武警、紡織廠警察、鹽警等8個武裝組的領導陸續來到58師會議室。其中憲兵最強,120多人,全部使用德國制造的20環大肚箱。這些戰鬥力非常差,非常脆弱。會議壹開始,鄭明信先發言,談的是守城;隨後王家山談到保護情況,說城防工事“固若金湯”,大家都想讓齊新齊心協力加強防禦,白白顯示決心。副官趙玉山按約定時間進來報告:“東北行轅參謀來電,請王先生接。”

王家山故意說:“讓梁主任來接!”

趙副官說:“董主任要王先生親自接見。”

王家山就這樣離開了會場,邁出了起義的第壹步。

王家山離開會場後,副官韓光帶領警衛連沖進會場,解除了與會官員的武裝,帶進了總部的地下指揮所,邁出了起義的第二步。

晚上7點,58師司令部大樓發射了3顆照明彈,宣傳部正式起義。趙玉山調了車,王家山和妻子趙執信坐在中間,警衛兵簇擁著,按約定地點,即東北民主聯軍遼南軍區聯絡站,到達了遼大公路西側的紅燈村。軍區司令員吳瑞林帶著王家山夫婦來到大石橋的白寨子。第二天中午,58師全部撤出營口,在白寨子集結待命。與此同時,東北民主聯軍進入營口,殲滅守敵。至此,營口起義成功,58師拋棄黑暗面,走上革命道路。王家山說:

“過去,我對蔣介石抱有幻想。後來我看到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已經奄奄壹息,我不能再為他工作了。我不得不為全師官兵選擇壹條光明大道。因此,我領導了起義。”

王家山領導起義後,編入第四野戰軍。他曾參加過雲南剿匪和抗美援朝戰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捍衛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朝鮮停戰後,王家山任黑龍江軍區副司令員、熱河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王家山從65438到0955轉業到地方後,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屆政協委員。1979 65438+10月23日,王家山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