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調理肝脾的中藥有哪些?

調理肝脾的中藥有哪些?

天氣逐漸轉熱,濕度逐漸增大,會影響腸胃功能,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脹氣、腹瀉、食欲不振、便秘等問題。用新加入的防風、黃芪、山楂等藥材喝茶,有助於調理肝脾,益氣升陽,促進消化。我來告訴妳怎麽調理肝脾,供妳閱讀!

調理肝脾茶

人參幹姜茶

適用對象:脾腎陽虛體質,頭暈耳鳴,胃悶泄瀉。

材料:高麗參5克,幹姜5克。

功效:高麗參滋養五臟,健脾生津,幹姜溫脾助陽止瀉。

山楂屈伸飲料

適用對象:偏食,如吃肉吃澱粉,便秘脹氣。

材料:山楂、神曲、萊菔子各5克。

功效:山楂、蘿蔔能幫助消化,消除腹脹,健脾胃,助消化。

以上四種茶飲料均為藥材加300毫升熱水制成,5分鐘後即可飲用,每天均可飲用。

芳峰白竹茶

適用對象:肝脾失調,情緒波動大,腹瀉後腹痛的體質。

材料:防風5克,白術5克。

功效:防風能疏肝健脾、祛濕,白術有助於健脾益氣、利水除濕。

黃芪麻生湯

適用對象:體質虛弱,食欲不振,乏力,消化不良,脹氣。

配料:黃芪、升麻各5克。

功效:黃芪能補中焦,健脾胃,升麻能清熱升陽。

調理肝脾的方法

1.疏肝健脾法:此法適用於長期焦慮引起的肝氣郁結、排水不足、脾陰郁結之證。

* * *註:木魚土是中醫術語。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即肝郁脾虛。臨床表現為胸脅脹滿疼痛,呼吸過度,情緒抑郁,急躁易怒,厭食,腹脹,喘息,便溏不適,腹痛,腹瀉,疼痛減輕,大便不規則,舌苔白,脈緩。***。代表方劑為逍遙散,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選用。

病歷示例:姜,女,39歲。因為對工作環境不滿意,整天情緒低落,身材微胖。近65,438+0周,感覺肚子痛,兩邊疼,食欲不振,胸悶,大便不適,四肢無溫,睡眠不安,月經推遲。某醫院b超檢查,膽囊結石並發膽囊炎,服用“消炎利膽片”、“黃連素片”無效。希望舌苔薄白,脈象脫線。辨證屬於肝郁脾虛證,治療以疏肝健脾為主。逍遙散加減:柴胡、赤芍、白芍、雞內金、當歸各65438±00g,郁金、茯苓、白術各65438±02g,生姜3片,薄荷3g,炙甘草6g。服用7劑後,胃脘痛減輕,食欲略有增加。堅持7劑以上,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轉,月經正常。

按:病起於抑郁,為情傷。長期憂慮會導致肝氣郁結,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即脾、土、陰、郁。治療要以疏肝為主,健脾為輔,藥要甘,甘以疏肝,甘以健脾,也就是蘇文說的“肝欲散,急食辛辣以散。”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適用於急躁易怒,脾胃受傷,肝脾不和之證,以痛瀉要方方耀為代表。

病歷示例:寇,男,28歲,幹部。患慢性結腸炎2年,形式強,反復腹瀉,腹痛腸鳴,想排便時疼痛,然後疼痛減輕,大便中有白色冰凍,每天兩三次或五六次,飲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右關見脈弦。我做過大便培養,沒有致病菌生長。我吃過土黴素,氯黴素等藥物,剛開始有效,後來無效。證為肝木占土,治為抑木助土。加味痛瀉要方方耀:炒白芍24克,防風15克,陳皮10克,白術6克,雪中20克。5劑止瀉止痛後,白凍減輕。服用10劑量後,白色凍瘡完全清除,無疼痛感。隨訪1年無復發。

按:病人形體強健,飲食如常,精神尚好,自知脾胃不虧。但腹痛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脈弦對,知肝木偏高,久服脾土。《金匱要略》說:“見肝之病,可知肝傳脾。”治療應以平肝為主,扶脾為輔,藥物宜酸宜甜,酸以斂肝,甜以補脾。也就是《蘇文》說的:“肝苦急,急吃慢...而且是又酸又瀉。”痛瀉要方方耀壹般被認為是扶土抑木之方,但專家認為其以扶木為主,扶土為輔,治法以肝實為主,而非脾虛。如果以脾虛為主,導致肝氣過盛,則不適合此方。

三、健脾抑肝法:適用於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肝相對偏高,肝脾不和之證,以黃芪建中湯為代表。

病歷舉例:黃,女,50歲,家庭主婦。夏季腹痛5年多,兩次便溏。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炎癥。最近幾天出現了上腹痛。疼的時候喜歡按,嘴也不渴,也不吐。感覺冷,面色蠟黃,身體消瘦,乏力,不想吃飯,大便軟,無黑便,心悸,睡眠差,舌淡苔白,脈右側緩弱,左弦細。辨證屬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氣亢盛,治法為補土抑木。黃芪建中湯調料:黃芪黨參30g,炒白芍24g,桂枝6g,當歸10g,大棗10g,炙甘草9g,焦糖化* * * * 60g。吃了五劑,胃痛大大減輕,精神飲食有所改善,脈搏依然微弱。辯護方又服了10劑,肚子疼好了,可以從事家務了。原方吃了20劑,隨訪半年多,肚子疼沒有復發。

記者:患者反復腹痛,已持續5年以上。病程長,疼的時候喜歡按。他不思飲食,精神疲憊,體重下降。面色蒼白,知道脾胃長期虛弱,脾土虛弱,肝木易亢進,排泄過多。所以脈細數,治療應該是補脾抑肝,以補脾為主,抑肝為輔,用甘味藥,甘溫健脾,澀肝。也就是說,節儉的總結“補酸,助用苦,益以甘藥枯萎。”黃芪建中湯酸甜可口,正好對癥。我也喜歡用資生堂藥丸來切。但是,脾因吃喝而衰弱,絕非壹日之錯,所以健脾補脾也不是權宜之計。只有在臨床上做好防護,才能治愈。

四、健脾養肝法:適用於脾虛、氣血生化被動導致肝血不足、肝血失養的肝脾不和證,以當歸芍藥散、歸芍六君子湯、當歸補血湯為代表方劑。

病歷舉例:邵,女,41歲,幹部。8年前,患者發現血小板減少壹般在5-6萬* * *,但服用“活血”“維生素”等西藥後無效,只好休假在家休養。就診時癥狀:頭暈、神疲乏力,有時昏厥,飲食差,大便幹燥,口幹,熱飲,心悸多夢,四肢麻木,閉經3個月,脈細數,左側無力,舌紅有齒痕,少苔。該證屬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血虧虛。治療就是益氣養血,健脾養肝。處方為歸芍六君子湯:當歸、炒白芍各10g,紅參8g * * *分煎* * *,黃芪20g,茯苓20g,紅孩兒15g,炒白術、升麻、炙甘草6g。七劑。第二次就診,精神飲食轉好,舌淡,脈象稍好,頂護。取黨參益紅參20克,丹參10克,10劑量。精神飲食很好,這件事就這麽辦了。吃了壹個多月的藥,沒有任何不適,血小板9萬多。叫我吃了壹個多月的歸脾丸鞏固療效。

根據:精神疲勞、飲食不佳、頭暈、心悸、月經過多等患者。都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肝臟失血導致四肢麻木,閉經,睡眠不好,左側脈細。治療要健脾養肝,益氣生血。藥用酸甜味溫,養土養木,使脾土健康,氣血充足,肝木得以滋養。

如何調理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