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周易和易經,我先學的是哪壹個?

周易和易經,我先學的是哪壹個?

首先,易經不是書,易經是書。

易經是壹門科學的總稱,這門科學非常非常古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沒有之壹。中國的傳統觀點是《易經》“群經之首,道之源”。這個說法其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成立的,人類學習和哲學的源頭就是《易經》。帶上“經”字,可見這方面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十三經”。中國古人對幾代人甚至幾代人、幾個朝代都認可的書,只給了壹個“經”字!所以易經這個詞是人造的詞組合,不是誰寫了壹本叫易經的書。

易經只是周朝和戰國後期的特殊歷史階段。人們對《易經》的理解和詮釋,並在此基礎上成為壹部書,也是現存唯壹記載《易經》經文的文字。所以易經屬於易經,但也是特殊歷史階段的易經。易經與《易經》在特定的歷史階段並不完全重合,甚至有許多矛盾之處。

易經很古老,起源於伏羲時代,之後經歷了差不多九個歷史階段:包括神農、祝融、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兩晉、南北朝、唐朝、宋明、清朝、民國。每壹個歷史階段都會出現新的文化元素和思潮,這些文化元素和思潮會直接混入《易經》,使那個歷史階段的人對《易經》有新的認識。

但不同歷史階段出現的文化和思想往往與《易經》的核心思想相矛盾,導致與《易經》本身相矛盾的內容在新的歷史階段被混入《易經》。所以從形式上看,易經是壹個隨著歷史階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過程。每壹次改變都會夾雜著新的矛盾。

但是經歷了這麽長的歷史,跨越了這麽多的歷史階段,摻雜了這麽多的矛盾,所以《易經》也叫《易經》,因為《易經》的形式雖然是不斷變化的,但是有壹個不變的核心,是超越歷史階段的。

所以,學習《易經》的關鍵是學習其核心,通過其形式理解其核心。我們可以識別並排除形式層的幹擾,不被混雜在各個歷史階段的與核心相矛盾的內容所欺騙,而是指向並牢牢把握其核心。

這就像壹個人的性格和行為。性格是他的核心層,行為是他的形式層。通過他的行為,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性格。但是,性格和行為是壹體的,性格在於行為,行為是性格的發展。性格不變,行為卻在變。對於壹個人,我們只能通過他不斷變化的行為來感知和總結他不變的性格;那麽通過它不變的性格,就可以推斷出它千變萬化的行為。

內核層是易經的性格,形式層是易經的行為。

這就是《系辭傳》裏說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易學的核心,即人格,器是表面化的形式,即行為。道與器是壹體的,道不離器,器不離道。

《易經》是《周易》在周至戰國這壹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所以《易經》是《易經》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形式,也包含了《易經》的核心。但與此同時,內核層和形式層之間也存在很多矛盾。所以《易經》是易經,不是易經。千萬不要把《易經》裏的所有文字和觀點直接當成《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