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史記》為什麽既是歷史作品又是文學作品?

《史記》為什麽既是歷史作品又是文學作品?

壹、《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建立優秀的通史流派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壹部通史名著。說它是中國古代史學史上最輝煌的成就,或者說它是世界上中國古代史學史上最輝煌的成就,都不為過。這壹點,只要和希羅多德的歷史比較壹下,就會很清楚。正因為史記可以寫成壹本書,開了先例,樹立了榜樣,所以沿襲這種體裁編修歷史的人也就紛紛開始了。通史家風格壹直影響著現代史學的研究和寫作。

2.確立了史學的獨立地位。

在中國古代,史學被納入儒家經典的範疇,沒有自己獨立的地位。因此,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文藝誌》都把史部的書附在《春秋》之後。自司馬遷編撰《史記》以來,專門的歷史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代荀胥適應新的要求,又將古籍分為四部:A部記載六藝小學,B部記載諸子武學,C部記載帝王史記,D部記載詩文歌詠。由此,史學在中國學術領域取得了獨立的地位。思考飲水思源,應該歸功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3.確立了歷史傳記的文學傳統。

司馬遷文學修養深厚,藝術手段尤為巧妙。往往把壹些極其復雜的事實處理得非常妥當有序,然後高瞻遠矚,學識淵博,文字生動,筆法錘煉,感情飽滿,信手拈來,形象生動,讓人“驚呼拍手,不知何故。”(《容齋隨筆·史記》之美)

但必須特別指出的是,由於時代的局限,史記也存在壹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有“天命”的神秘思想,有災難,有歷史循環論。《六國年表序》在討論秦國並入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助”的結果。《漢高祖年譜》有“三系循環論”的色彩,認為“三五道之策若循環,則從頭再來”。在《天官書》中,描寫各種特殊的自然現象時,往往與人事聯系在壹起,表現出更多的災難神秘思想。這些都說明《史記》在“研究天人關系”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相聯”的神學思想的影響。

第二,《史記》對古代小說、戲劇、傳記、雜文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總的來說,《史記》作為中國第壹部以描寫人物為主的大型作品,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多種可能性。

《史記》中所寫的歷史雖然有真實的人物,但實際上是通過“相見”來打出來的,即突出人物的壹些主要特征,對比不同的人物,編造細節。在各民族的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壹種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己的壹種方式。只是中國文學中的原始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作品中,情況比較特殊。

因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許多重要的原型。在後世的小說和戲劇中,皇帝、英雄、俠客、官員等許多人物都是由《史記》中的人物演變而來的。

小說

戲劇

宋元時期,隨著中國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史記》的內容和藝術也影響了戲劇創作。如宋元戲曲有《趙氏孤兒仇》;元明時期有趙氏孤兒(元吉),卓文君私奔(全),關將軍敬酒(明)。明清傳奇有《盜符》、《易水格》(徐青秦);地方戲和新編歷史劇有《尋孤》(京劇)、《睡薪嘗膽》(漢劇、越劇)、《和氏璧》(通州梆子)、《完璧歸趙》(京劇)、《鴻門宴》(京劇、川劇、漢劇)和《蕭何追月》(京劇、川劇、漢劇)

傳記文學

古代流傳下來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