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慶來
熊清來(公元1893 ~ 1969)是彌勒佛。我曾在比利時和法國留學,專業是數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在法國,他發表了《無窮極的極函數》等論文,壹舉成名。1920年創辦清華大學數學系和研究部,先後撰寫《高等數學分析》、《方程論》等著作。1932年赴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後留在法國從事數學研究,撰寫了《亞純函數論整函數和無窮極值》等論文。他最初的想法被學術界稱為“熊定律”,並於1934年回國,回到清華大學任數學系校長。1937年申請回雲南擔任12年雲南大學校長。1949在巴黎參加國際會議,在法國從事數學研究。65438-0957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員,直至去世。他熱心青年壹代,增減了華等著名數學家。
聶耳
聶耳(公元1912 ~ 1935),原名守約,又名子怡、子怡。祖籍玉溪,出生在昆明。中學時,我加入了青年團,參加了革命活動。1930去了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俱樂部當小提琴手。1933,田漢介紹他加入中國* * *產黨。積極參與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以“黑天使”為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經日本去蘇聯。不幸的是,在7月17日,他在日本藤澤的小沼海灘遊泳時溺水身亡。聶耳創作了30多首歌曲,包括《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路之歌》、《先鋒》等。,集中了當時工農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堅定意誌,成為“中國革命的號角”。其中,1949年9月27日,《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上作出決議,定為中國人民國歌。1982 65438+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國歌。其墓在昆明西山,聶耳公園在玉溪,昆明翠湖、西山、玉溪均有聶耳雕像。
皮洛格
皮洛格(公元697-748年)是南詔第四任國王。據胡惟本《南詔野史》記載,他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登基,死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在位20年。在位期間,在唐朝的支持下,他又吞下了另外五道詔令,將洱海地區劃歸南詔管轄,並將王都從巍山遷到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進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被封為“雲南王、越公、開福伊通特命大臣”。後被封為“上竹國”,賜“龜茲樂”和壹尊金佛像。
鄭和
鄭和元姓馬,孝子,回族,昆明人。明初以宦官身份入宮,賜姓鄭。在為燕王朱迪服務後,他被提升為內宮太監。世人稱之為“三寶太監”。1405-1433年,鄭和率領62艘寶船27800余人,七次下西洋,南達爪哇,西達波斯灣和紅海,遠至赤道以南的非洲東海岸39個國家和地區,航程65438+萬公裏。這次開拓性的航行比葡萄牙人迪亞斯到達非洲好望角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0多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00年。為中國航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唐·
唐·瑤姬(公元1883 ~ 1927),字東華,會澤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同盟成員。1909回滇後,在清軍練兵所參謀處任轉官,陸軍吳江堂教導員、督軍、新軍政監。1912率軍北伐,任貴州巡撫,次年調任雲南巡撫。19015與蔡娥等人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稱帝,他被任命為三軍總司令。1917年,在保法運動中擔任郭靖盟軍總司令兼元帥。東北大學成立於1922,也支持趙凡編撰雲南叢書。1927年2月,胡若愚、龍雲、張如濟、李玄庭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五月,唐病逝於昆明,葬於山。著有《會澤首義文舉》、《會澤杜遷文舉》、《會澤郭靖文舉》、《華東大師誌》等。
龍韻
龍雲(公元1884 ~ 1962)原名鄧雲,本名周知,昭通人,彜族。原為唐朝部將,胡若愚等人成功發動兵變,於1927年改組省政府。龍雲歷任雲南省常委主席、38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主席、13路軍軍長、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席、雲貴綏靖公署主任等職。抗日戰爭時期,組織58軍、60軍參加中原抗戰,後任第壹軍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秘密加入NLD,支持民主運動。1945 10,蔣介石武力改組雲南省政府,龍雲調任軍事參議會主席。從1948年底到香港,1949 8月13香港《我們對現階段中國的認識和主張》聲明表示支持中國* * *產黨。65438年至0950年來京,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際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龍雲,唐朝以後掌管雲南黨政軍大權18年,民國時期對雲南省影響很大。
鹿晗
鹿晗(公元1896 ~ 1974),原名韓邦,昭通人,彜族。對於龍雲的重要人物。抗日戰爭時期,任60軍軍長,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後歷任13軍團團長,第壹軍副總司令兼總司令,第壹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他率領滇軍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 10年6月龍雲被迫下臺後,調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49 65438+2月9日,領導昆明起義,擁護中國* * *產黨領導,歷任雲南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繼龍雲之後,民國時期鹿晗執掌雲南軍政大權長達四年多,是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楚圖南
楚圖南(公元1899 ~ 1994),雲南文山人。1923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系,1926加入中國* * *產黨。曾在東北、山東等地任教,從事革命工作。65438年至0935年,赴上海,暨南大學任教,參加文化界抗日救亡運動。1937受聘為雲南大學文史系主任、教授,1943加入NLD。他是NLD雲南組織的領導人之壹,為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先後在上海、香港等地進行聯盟活動。1948年底到河北平山縣中央委員會所在地,1949隨軍進北平,參加文教接管,出席新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主任、文教部長。1953後赴京,歷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會長、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黨組副書記,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政協黨組成員,第壹屆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主要著作有《楚圖南文集(上、下)》、《詩集》、《曹睿集》、《草葉集》等譯本。他還擅長書法。各地景點、紀念地掛著許多刊物,文山西花苑有楚圖南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