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的古文化遺址
1、南召猿人:在河南南陽南召縣發現的壹具猿人化石,證明約50萬年至60萬年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2007年在河南許昌發現了距今約65438+萬年的古人類化石。
它的發現,與其他遺址的合作,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3.賈湖遺址:位於河南舞陽,距今約9000年。這裏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刻有相似文字的符號等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成果,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被認為是“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的第壹道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因在河南新鄭裴李崗村發現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壹。
5.太昊伏羲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它是黃三排名第壹的太昊伏羲陵,居中國18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唐宋時期擴建,明清時期完善,有51個禦祭。
淮陽是伏羲的都城和安息地,也是神農的都城。被認為是中國姓氏文化、農耕文化、龍圖騰的發源地,華夏和東夷的聖地。
6.仰韶文化:因發現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仰韶村,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而得名。
這是同時期最廣泛、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發掘也是中國現代考古的開端。
7.黃帝故裏:河南新鄭是國內史學界公認的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建都之地。
中國人從春秋時期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祀人類的始祖黃帝,壹直延續至今。
“黃帝故裏祭祖大典”也因為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國第壹大典,在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8.二裏頭文化:因發現於約4000年前的洛陽偃師二裏頭而得名,被學術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
這裏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鄭州市中心,是商代早期的重要都城。
這也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壹。
10,安陽殷墟: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發現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居20世紀人類10考古發現之首,殷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壹種比較成熟的文字,常用字約5000個,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壹流傳下來的文字。
“十壹五”期間,我國將在安陽建設世界上唯壹的漢字博物館——中國漢字博物館。
11.白馬寺:位於洛陽,始建於東漢。它是佛教傳入中國後修建的第壹座官辦寺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2、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北魏遷都洛陽後發掘。
它既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龍門石窟進行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
尤其是奉先寺的魯舍那大佛,其“東方微笑”集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於壹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龍門石窟也因其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3、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佛教傳入中國後,少林僧人將其與中國的儒道思想融合,創立了禪宗。
禪宗這壹中國佛教,迅速傳到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等全國各地,對中日兩國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少林武術天下第壹,少林天下第壹。
少林僧人在交流中吸收了世界武術的成果,總結出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經、鐵布衫等700多種武術絕技,對其他武術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林拳衍生出來的拳種只有四五十種。
少林的積極入世,使其與中國歷史緊密聯系,並在南北朝、隋、唐、北宋、明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少林寺森林也因其社會責任而成為“天下第壹寺”,少林武術四處傳播,並在實戰中得到進壹步發展。
少林與時俱進,對外開放,積極入世,使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歷經磨難的今天,禪宗和少林武術依然生機勃勃。
如今的少林和尚將互聯網、營銷等現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讓少林快速走向世界。
少林成為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典範,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代名詞。
14、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壹。
範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大學者曾在此講學,司馬光撰寫的《子同治鑒》有部分在此。
它在洛陽附近,二程在這裏融合了儒釋道,初步建立了影響中國八百年的理學。
15、應天書院:位於商丘睢縣(北宋稱應天府),是宋代四大書院之壹。
“學生千裏來”“遠近學者皆歸”,意為應天書院。
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曾在此求學,定居商丘,任應天書院主教。
16、登封觀星臺:建於元代,距今約800年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臺,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遺址。
偉大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裏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今天,基於此,我們國家正在這裏建設“中國天文博物館”,展示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
紅旗渠17:位於河南安陽,是舉世聞名的“人造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跡”。
為了修建這條運河,654.38+萬人在大山裏的懸崖峭壁上辛勤勞作了654.38+00年。
他們沒錢,沒飯吃,沒技術,沒政策支持。但是,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夷平了1250座山頭,修建了上百座引橋,鉆了上百條隧道,終於把生命之河引入了幹旱的土地。
紅旗渠總渠長4000多公裏,其土方可以從哈爾濱到廣州築起寬2米、3米的石墻!紅旗渠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
(2)定都河南的王朝
1,伏羲:伏羲居之首,都城和淮陽葬於河南周口。
2.神農:神農是古代另壹個重要的皇帝,他的都城也在淮陽。
3.軒轅:軒轅是黃帝,居五帝之首。他在新鄭出生、創業、建都。
4.夏朝:夏朝是中國的第壹個朝代。
夏多次遷都,有二裏頭、偃師、洛陽、陽城(今登封、鄭州,也在洛陽附近)、楊寨(今禹州、許昌)三大國。
5.商:商朝多次遷都,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處:洛陽偃師商城、鄭州商城、安陽殷墟。
6.西周:西周有兩個國家,壹個是濠京(在今陜西),壹個是洛陽。
7.東周:東周都城洛邑(今洛陽),延續數百年。
8.西漢:西漢的主要首都是長安(今Xi安),但早期洛陽也是首都。
9.東漢:洛陽是東漢的首都。
東漢末年,董卓在長安挾持獻帝數年。
10,曹魏:曹魏早期定都許昌,後來曹丕定都洛陽。
11,西晉:洛陽,其首都。
西晉末年,皇帝被帶到長安,關了幾年。
12、北魏:北魏初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城,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13,隋:文帝定都長安,遷都洛陽。
14、唐:長安為唐主都,洛陽為東都。
唐朝末年,朱溫帶著唐朝皇帝到洛陽待了幾年。
15,武周:武則天篡奪唐力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稱洛陽為神都。
15、後梁:後梁定都開封,後遷至洛陽。
16,晚唐:洛陽為其都城。
17,後金:後金定都開封,曾有洛陽為短期都城。
18、後漢:後漢的都城是開封。
19、後周:後周的都城是開封。
20.北宋:北宋首都開封。
21,金:金曾以北京為都城,後遷都開封20年,直至去世。
(三)河南與“中國”的名稱
河南不僅被稱為“中原”、“中州”,歷史上還被稱為“中國”、“中土”。
今天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但歷史上最早的“中國”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地區,這是歷史學家的知識。
“中國”壹詞在西周和周武王時期的意思是“中央政府的國家”。
3000多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洛陽附近)(今登封嵩山有壹處周公測影臺遺址)用土規測日影,發現夏季至日中午周圍景物中沒有日影,以為是地心,於是周朝稱中國,附近建有洛邑。
因此,洛陽被歷代文人視為“天下第壹”。
大量文獻也可以證明“中國”壹詞起源於河南。
“中國”二字曾見於《詩經·民勞》:“中國也是都城”,當時的都城是東周的都城洛邑(今洛陽)。
又見詩、雅、民之勞:“利此中國,利四方。
又見《瀟雅六月詩序》:“當瀟雅被廢,四洋將侵,中國將弱。
從出土文物來看,1965年陜西寶雞縣出土的銘文“何尊”中最早發現了“中國”二字。
文章說:“只有王在周初遷居他處,並從天上向回報。四月,王為京房童子,曰:昔在王二烤,王受此(命)。只有吳王,自為大邑商人,告天曰:禹居在中國,其來也。”
”可見,這裏的“中國”指的是周朝疆域的中心地區,即成州,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地區。
史記?劉敬川說:“妳當了王,周公屬傅,妳卻成了周洛邑,這也是天下間,諸侯朝貢四方。
洛邑之所以被稱為“中土”或“中土”,是因為洛邑在人間生活了數周,這應該也是河南後來被稱為“中州”、“中原”的原因。
其實中國這個詞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含義。
壹般指統壹時期的全國,分裂時期的中原(今河南地區)。
隨著皇帝統治領土的變化,中國的範圍也不同了。
由於河南不僅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這片廣袤土地上千百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壹詞逐漸成為正統國家的代名詞。
歷史上,無論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還是失去中原的漢族政權,都自稱“中國”,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