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登嶽陽樓》的寫作背景

《登嶽陽樓》的寫作背景

《登嶽陽樓記》寫於杜甫生命的最後幾年。爬嶽陽樓是他年輕時的夢想,今天終於實現了。但這壹次,我不是來玩的,而是漂流到這裏,遊蕩而過;詩人不再是壹個年輕人,而是壹個被貧窮、疾病和衰老拖著的跛子——“今天”不是“過去”!想到這壹點,我們就能體會到“久聞洞庭湖,今登此塔”這句話的巧妙之處。越是壯美的洞庭湖,詩人的心情越是淒涼,因為他仿佛看到了北方的戰亂,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於是,憂國憂民、傷生之感和蒼涼之感壹起湧上心頭,讓他哭了很久。詩人遠遠望去的形象是柔弱的,但也是高大的。他的愛國主義和關心人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打動了我們。別林斯基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快樂都植根於社會和歷史的土壤。”

到了晚年,杜甫已經是壹個“漂泊在天地間的西南人”。沒有住的地方,他只好“以船為家”。因此,它繼續說:“但我沒有從親戚或朋友那裏得到任何消息,我老了,病了,獨自壹人和我的船在壹起。”親朋好友此時連他們的音信都沒有,只有那個年老多病的詩人駕著平底船四處漂泊!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理解前兩句“久聞洞庭湖,今終於登上此塔”原來所包含的是壹種怎樣的意境。

這兩首詩的意境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簡單:詩人說幾年前就聽人說起過洞庭湖的勝景,而今天卻得以登上嶽陽樓,親眼看到這山和湖的美景。因此,人邱想:“我過去聽說過這件事,我很高興壹開始就能加入董事會。”(《杜甫詩歌詳解》)但只有這樣,才能把杜甫詩歌的原生意境理解得過於淺薄。這不是關於登機的快樂;但在這平淡的敘述中,有著太多的關於浪跡天涯、人才匱乏、滄桑巨變、精神剛強的感慨,以至於我寫下了這兩句話:以前只聽得耳畔有這麽壹處洞水,卻沒有想到自己暮年竟會去這嶽陽樓。本來是壹種壓抑的感覺,而不是喜悅;如果是快樂,它就不會與“在欄桿邊,我怎麽能不哭呢?”誰說完這句話。我們知道,杜甫當時的政治生活坎坷不平,並不驕傲,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為君子,堯舜,然後使風俗純”的誌向。我沒指望能有所成就,但我過去的雄心壯誌都化為烏有了!這首詩中的“現在”和“過去”有著深刻的含義。所以,我才在詩的結尾寫道:“塞外有戰,塞外有山,欄桿邊有淚。”。萬裏觀關山,世態炎涼,詩人靜下心來,遙望北國長安。他忍不住大哭起來。

這首詩被譽為意境廣闊壯闊,這種意境來自於詩人的誌氣、詩人的人生思想和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首詩有過評論,大意是這首詩的前四句是那麽的寬廣博大,第五、六句描寫他的人生經歷,又是那麽的蒼涼寂寞,詩的意境壹下子由寬廣變得狹窄。這樣,很難安排七八句話。沒想到詩人突然轉筆寫出了“這堵墻的北邊有戰爭有山”這幾個字。這種胸襟,再加上上面“東有吳國我,南有楚而我能見天地無盡飄”來寫大自然的壯麗氣象,可以很好地襯托出自上而下,相稱的份量。這樣創造出來的天才,當然讓後人應接不暇,再也沒人敢寫嶽陽樓的詩了。

在這段話中,黃生從寫詩的方式來論述杜甫的詩歌,認為杜甫詩歌的意境是豎筆和閉筆的產物,意境的結構來自創作手法的轉換。這不是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歌的意境是從詩人生活思想的各個方面凝結而成的。至於創作方法和藝術處理,遣詞造句等。,意境只能更準確地表達出來,而不能醞釀成基於這些形式條件的詩歌意境。過去人們在討論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從生活實踐的方面去考慮,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