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材料精挑細選,歷史事件的詳細安排互見,少有矛盾重復之嫌。在敘事方面,《三國誌》對歷史事件有嚴格的安排。同樣的事情,各取所需,既避免了重復,又充分再現了當時的歷史。第四,該書言簡意賅,回味無窮,形象生動,為傳記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歷史學家,如果沒有很高的文學修養,是寫不出歷史名著的。陳壽從小就被稱為“豐富多彩的人”。陳壽對《三國誌》有壹個整體的看法和對待。三國時期歷史復雜,三個政權並存。如何在史書中恰當地反映這種情況,頗費苦心,陳壽處理得恰到好處。《三國誌》以魏為中心,為其帝王立紀,也是符合歷史現實的。同時,陳壽分別為蜀、吳著書,與無關。三本書單獨是國史,合在壹起就是三國誌,反映了三國的歷史情況。陳壽也能在敘述中隱瞞真相而不失記錄,宣揚美好而不隱瞞缺點。陳壽生活的時代,各種政治關系錯綜復雜,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交織在壹起。陳壽努力以曲折的方式反映歷史真相。《三國誌》對漢魏關系有些諱莫如深,但其所指雖微而不偽,其他地方也透露了壹些真實情況。如《荀列傳》、《董昭列傳》、《周蘇列傳》等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陳壽雖然對蜀漢有好感,但並沒有掩飾劉備和諸葛亮的過錯,寫下了劉備個人對張羽和諸葛亮濫用馬謖的怨恨。這也是好歷史人才的壹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