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北京歷史文化簡介

北京歷史文化簡介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國務院公布的第壹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舉世聞名的古都。北京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文物古跡聞名中外,位列中國七大古都之壹。

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壹個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自秦漢以來,北京壹直是中國北方的重要城鎮,其名稱被稱為季承,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從先秦到秦漢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65438年+0年),在京建城,後打敗,遷都姬,史稱燕都或燕京。秦朝是薊縣,它是楊光郡的總部。漢武帝高第五年,這裏被劃為燕國領土。元豐元年,復為楊光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為楊光都城。東漢光武改制時,幽州刺史部設在薊縣。永源八年復置楊光郡。從晉代到隋唐五代,直到西晉,朝廷改楊光郡為燕國,幽州遷治範陽。十六國、趙以後,幽州居所遷回薊縣,燕國改為燕縣,歷經顏倩、前秦、、後燕、北魏的統治而不變。直到隋開帝三年廢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卓君。初唐武德年間,卓君又被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在北京成為楊帆節日歷史的居住地之後。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曾在此稱帝,開國名“大雁”。唐朝叛亂後恢復幽州,屬於盧龍節的歷史控制。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此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所滅。遼朝遼朝從匯通元年在北京建立南京,改幽州為南京西晉府,開泰元年改名燕京。金代貞元元年,金帝完顏亮正式建都北京,史稱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首都都設在北京。元朝成吉思汗於1216年攻陷北京,在燕京路設立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元四年,金中都東北郊區開始修建元大都。元朝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更名為大都路,蒙古語為坎巴利克,漢字為坎巴魯克、甘巴利克。明初以應天府為都城,洪武元年八月將大都路改名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城宣郵政所。朱迪(明太祖成祖)發動京南戰爭,奪得皇位後,永樂元年升京,史稱“走合”。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政府正式遷都北京,順天府北京為首都,南京為都城。清朝入關後立即占領北京,又稱首都順天府,隸屬直隸。辛亥革命後(1911),民國首都為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到1927年北洋政府垮臺。這個時候北京的地方制度還是按照大清制度,還是叫順天府。直到民國三年,順天府改為京兆,直屬北洋政府。北伐戰爭後,中國首都遷至南京,北京改稱北平特別市,同時廢除京兆。1930年6月,北平降為河北省所轄市,1930年2月,重新升為該院所轄市。1937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占領,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平改名北京。8月21,1945,第十壹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改稱北平。1949 65438+10月31,中國* * *黨軍隊取得北平控制權。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國人民首都、年份、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改名為北京。6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