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知識分子憂患意識在推動歷史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是壹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充滿了分合與歷史滄桑。但是,中華民族始終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蓬勃發展,這是壹個奇跡。當我們審視這壹奇跡背後的因素時,可以發現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是推動這壹歷史進程的重要因素。
中華民族的歷史劇變和突變,集中體現在中國近代史上,即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上。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以及由此衍生的革命思潮在這壹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可以說,中華民族是被西方的強船和清朝的軟枕轟炸的。英語的壹聲炮響,不僅炸出了壹條商業經濟掠奪之路,也炸出了壹條漫長崎嶇的中國現代化之路,從西學東漸到經濟政治到文化的全方位改造。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的先進性對於長期被禁錮的中國文人,尤其是萬馬齊這個知識分子群體,無疑是壹個極大的刺激。
在這場劇烈的時代變遷中,中國的知識分子始終處於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的最前沿。鴉片戰爭中,面對西方的槍炮和中國的脆弱,他們認識到中國的兵不行,他的武器也不行,他們“知道世界之大,萬物之奇”,於是萌發了強烈的向西方學習的意識。李鴻章甚至說:“孔子不會射槍。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與主張“以信為鎧甲,以禮為核心”的頑固派展開了激烈的論戰。洋務派的勝利導致了壹場旨在治愈這個滿目瘡痍的清朝的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在這個階段,雖然知識分子對中國落後原因的認識還很膚淺,但他們的憂患意識已經被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