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炎陵縣的歷史沿革

炎陵縣的歷史沿革

大約8000年前,炎陵縣的先民開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紂滅殷時,封呂中四子為。

春秋屬於正帝。公元前770年,滅燕,改為鄢陵,因城建在壹座南北向的圖陵上而得名。

公元前575年(周建王十壹年),晉與楚在鄢陵(今河南鄢陵縣)爭奪中原霸權。在戰爭中,金軍善於觀察戰機,巧妙指揮,打敗了長期征戰中原的楚國,進壹步鞏固了在中原的統治地位。炎陵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戰役之壹。此戰之後,晉楚雙方都逐漸失去了武力逐鹿中原的強大勢頭,中原戰場開始歸於平靜。

戰國時期,鄢陵屬韓、魏。公元前375年,滅鄭,燕國並入朝鮮。公元前365年,魏惠王從安義遷都大梁(今開封)。魏強漢弱,鄢陵屬魏。公元前318年,封其弟安為,燕仍屬魏。

秦延陵屬潁川縣。

西漢時設立鄢陵郡(今城北古城村),屬禹州潁川郡;漢武帝時,鄢陵改為陳留縣;王莽實行“新政”(公元8年)後,鄢陵縣被廢,改為,隸屬於禹州潁川縣徐縣。

東漢屬潁川郡,豫州刺史部。三國魏屬潁川郡。西晉屬禹州潁川郡。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顏倩屬豫州潁川郡,前秦屬豫東潁川郡,後秦屬豫州潁川郡,均未設鄢陵郡。

南北朝時,宋朝仍無鄢陵郡,疆域屬禹州潁州,鄢陵郡屬泗州潁川郡。東魏屬鄭州許昌縣。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鄢陵郡廢,其地入許昌郡。

隋開帝七年(公元587年),鄢陵縣(今安陵鎮)恢復為徐州。開十六年(公元596年)改益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復歸潁川郡。

初唐屬潁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鄢陵屬益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河南徐州,成為商縣。

五代十國梁時,鄢陵屬東京開封府。後唐改許為周忠武軍。後金、後漢、後周都屬於東京的開封府。

宋延齡隸屬京畿道開封府,是京城壹郡。金燕玲屬於南京路的開封府。袁延陵是河南省江北省汴梁路開封的壹個縣。明延陵屬河南開封。清代沿襲明制,鄢陵仍屬河南省開封府。

民國元年(1912)三月,鄢陵直轄於河南省。民國五年(1916),延陵改為玉東路。民國十三年(1924)回歸河南省。民國二十壹年(1932),屬第五行政監察區(許昌)。

1947年4月,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是豫皖蘇邊區的專署。同年65438+10月1,鄢陵縣解放。65438年2月,鄢陵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豫皖蘇邊區五大特務機關。1949年3月,隸屬河南省許昌專員公署。

1949 65438+10月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鄢陵隸屬許昌專員公署。1970,變更為許昌地區。1986,變更為許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