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古代有哪些絲織品?

中國古代有哪些絲織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的國家,曾經創造了許多古代世界最高的絲織技術。從絲織的歷史來看,在夏朝以前,中國的絲綢生產處於初級階段。從夏季到戰國末期,絲綢生產發展起來。如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桑、蠶、絲、帛等100多個與紡織相關的詞語。絲織技術取得了突出的進步,已經能夠織出非常漂亮的各種質地和顏色的絲綢織物。秦漢至清道光年間是絲綢生產的成熟期。這壹時期,漢唐絲織成就尤為顯著。由於不同的編織方法形成不同的結構,絲綢織物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從漢代開始,絲織品被統稱為“絲”,今天壹般稱為“綢”。其中生絲稱為“絲”和“素”,有時用“絲”和“素”的名稱來指白色的細絲。熟帛謂之“練”。或保持白色,或再次染色成為各種顏色的絲綢。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常見的絲織品有絲、繡、紗、絹、錦、繅絲等。

絲綢:是壹種簡單的平紋組織,也是最常見的絲綢面料。在古代,它最初被稱為“修行”,也被稱為“素”或“持”。後來,因為梁武帝的綽號“阿連”,它被重新命名為絲綢,現在被稱為絲綢。平織絲綢,不織花紋,以印染裝飾為主。絲綢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經線和緯線數量大致相同的平紋絲綢。另壹種是經紗密集,緯紗有規律地呈現出或松或緊的“邊緣線”。

條紋絲綢。

刺繡:指刺繡,即用針刺的方法將各種絲線附著在織成的織物上,繡出美麗的圖案。漢代刺繡紋樣豐富,可分為雲紋、動物紋、幾何紋。刺繡完全靠手工而不是機械,所以費工多,市場價甚至比織錦還貴。

紗線:壹種經緯密度比絲綢小的平紋織物,纖薄,有均勻的方孔。紗線的特點是質地柔軟透明,有句古詩說“輕紗細如空氣”。

羅:同紗,質地相近,古代廣泛使用。也是壹種輕薄細長的絲綢面料。但織造方法不同於方孔紗,是經紗撚在壹起後的帶有花椒孔的絲織物。有兩根經紗和三根經紗撚在壹起,然後有四根經紗和許多經紗撚在壹起。早期是羅素,秦漢以來出現了花蘿,是羅鐘的稀有品種。

錦緞:壹種用彩色絲線織成的多層平紋或斜紋的彩色絲織品。質感很重。因為織造困難,是壹種古老的珍貴織物。織錦可分為經、緯兩種,稱為經錦、緯錦。唐以前以經錦為主,唐以後以緯錦為主。其中緯錦織造費時,用兩梭以上,但易變色,花樣豐富。

繅絲:是壹種彩色緯線的絲織物,也屬於平紋組織。但它是以天然紗線為經紗,彩色紗線為緯紗,用特制的梭子按照圖案顏色壹根根織入經紗中。叫做“整經斷緯”。編織方法並不復雜,但因為是斷緯,所以可以隨意編織圖案。到了宋代,繅絲已經和中國的繪畫相結合,發展成為和卷軸畫幾乎壹樣的繅絲畫,成為舉世聞名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