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之上,有時是縣,有時是州。和縣城壹樣,縣城的首長制也很穩定。漢唐時壹縣之長稱為知府,明清時稱為知府。
在宋代,縣令和知縣都稱為縣令和知縣。
知府和縣令只有壹字之差,但從名稱的變化中,也能窺見封建集權的演變邏輯,仔細研究也很有意思。
有壹種說法是,周天子分封諸侯時,把壹部分應該分封的土地留給諸侯照顧自己。皇帝的這些自留地都有專人管理,被稱為?掛起來?,慢慢地把字掛進了縣城,這就是縣城的由來。但更可靠的數據證實,郡縣正式成為行政區劃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戰爭不斷,小國被大國吞並,大國被更大的國家吞並。當然,獲勝的王子們不願意再次分封這些被吞並的土地。這些直接屬於君主或王子的土地是現代意義上的郡。
為了管理大片土地,統治者只能放權。這些奉諸侯之命治理郡縣的官員,稱為縣令,楚國比較特殊,稱為郡尹。
雖然縣令作為被封侯在轄區內擁有最高權力,但官職不是終身制,不能由後代繼承。比如,被封諸侯是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他既有產權,又有經營權。他在國內不折不扣,可以為所欲為。縣長只能算是公司的總經理,有管理權但沒有財產權,權限屬於中央。他是職業經理人或者說是打工仔。
雖然都是基層行政單位,但縣也有大有小。大縣在轄區、人口、事務繁忙程度上都比小縣大,小縣縣長自然不能與大縣縣長平起平坐。為了區別對待,西漢時,壹萬戶以下的縣令稱為縣令,壹萬戶以上的稱為縣令。
縣令與縣令名不同,秩祿也不同。縣令的秩祿從600到1000石不等,縣令只有300到500石。
隨著社會的發展,縣與縣之間的行政難度在逐漸縮小,人口多的縣可能更窮,更難治理,而人口少的縣可能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而致富,這就導致縣令與縣長的界限變得模糊。
自東漢以來,縣令的官名逐漸消失,壹縣之長稱為縣令。
我們知道,明清時期中國的政治結構與秦漢時期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中央政府對地方自由的壓制。
到了明清時期,基層行政單位雖然還是縣,但沒有縣令,壹縣之長改名為知府。
相應的上級領導也變成了周知和芝罘。
縣令為什麽成了知府?
這要從唐宋時期說起。唐末,諸侯割據,政局動蕩,地方官易。地方人事不能長期化,導致縣長職位空缺。找不到合適的縣長怎麽辦?我們得找個人代表我們。如果這個特工是縣裏的二把手,他叫什麽名字?了解壹個縣的情況?知道就是知道,意思是主持,用白話文來說,叫代理縣長。?了解壹個縣的情況?被稱為知縣。
而古代皇權最怕地方架空中央,二把手代替壹把手的事情根深蒂固,所以皇帝更願意派中央官員代理縣令。
古代和現代壹樣,中央官員不願意去地方,去了的叫派遣。為了平衡,派出的縣令要在知道壹個縣之前加壹個右字,叫?了解壹個縣的情況?,軍官還是中央軍官,?了解壹個縣的情況?這是臨時派遣,權力就是權力。對於中央來說,這個任命是權利,對於官員來說,更是權利。有機會的時候?全誌郡怎麽樣?回到中心。
對於皇帝來說,知縣比知府好管理得多。知縣是中央官員,知縣是地方官員,所以中央官員管理地方是無名的。知縣在地方,權力在中央。隨著中央集權的日益加強,中央恨不得把所有地方官員都變成臨時派遣。
宋朝恰好是皇權擴張的轉折點。
宋代縣令與知府並行。
中央的官是知縣,地方的官是縣令。同時,稱呼自己的丈夫為相公也壹直是壹種歷史趨勢,相公原本是指宰相。後來,所有女人都稱自己的丈夫為相公。“知縣”壹詞也不例外。雖然都是地方官,但能有中央官的名號還是令人欣慰的。
於是到了宋代,知縣逐漸取代縣令,成為郡守的官銜。
知府代替縣長也是中央集權的大趨勢。中央集權最大的敵人是地方割據。為了防止地方政府脫離中央控制,中央政府將繼續向地方政府派駐檢察官。
漢朝的刺史和明清的總督,本來就是中央派出的地方監察官,有監察權,沒有行政權。
然而,隨著監察制度的固化,秘書處和總督已成為實際的地方領導人。同樣,中央集權也有收回縣級行政權力的沖動。
名義上,縣長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員,是國家權力的嚴肅代理人。只要不犯錯誤,縣長是不能隨意調換或者調動崗位的。掌管知府事務的知府是無名的,因為是臨時派出的,個人權威比知府差。同時派知縣,人事關系在中央。隨時輪換調動都沒問題。從明朝開始,縣令正式退出舞臺,縣令成為唯壹的稱呼。
縣長和縣長的權力和責任是不壹樣的。
秦漢時期,縣級機構的職能和結構是仿照中央政府的職能和結構。縣令不僅負責稅務、治安、訴訟等行政職責,還擁有壹定的軍事權力。直到宋代,縣令也有六間房,即官、戶、禮、兵、刑部、工。明清時期,知府最大的職責就是稅收,治安和訴訟很大壹部分被剝離給了鄉紳。
縣令雖然是政府最底層的官員,但由於直接接觸百姓,可以左右壹縣的行政,決定壹縣的興衰,可謂卑微而沈重。但這也是最難的工作。明代學者袁宏道曾在信中說:
哥哥的命令極其醜陋,無法形容。遇官則奴,等路人則妓,待錢谷則老,告民則寶山女。壹天之內,乍暖還寒,乍陰還陽,人間邪異有趣,讓全身都嘗到了。苦!有毒!?
袁宏道這是什麽意思?老板來了,他得點頭哈腰。過去,官員們只能笑著迎合。錢和食物都要管,移風易俗的東西也要管。真的很煩。上面幾千股,下面壹根針。最終中央各部門的政策都會落實到縣政府。責任會層層增加,政策層面會被占。權力少責任重的事情很多。知縣之難,也是當今基層工作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