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有哪些關於大紅袍的記載?

古代有哪些關於大紅袍的記載?

誤區之壹:大紅袍茶是皇帝封的。

目前史料和地方誌中沒有關於大紅袍茶禦璽的記載。據武夷山老茶人回憶,大紅袍原名“契丹”,白紙黑字的史料中並沒有契丹的記載。

唯壹能證明大紅袍名字由來的,是九龍的摩崖石刻“大紅袍,民國三十二年吳石僊國號”。吳是民國初年的崇安縣令。至於把吳的題詞搬到懸崖上,據說是天心寺的壹個和尚幹的。民國三十二年,1943。當時有哪些皇帝?

誤區二:九龍只有壹種大紅袍茶。

據武夷山趙大彥先生《談武夷茶文化》壹書中引用的《江蜀南遊記》記載,有此茶的地方有兩處,分別是天遊巖和朱利安洞,此外還有九龍亭。據姚月明先生回憶,當代茶聖吳覺農於上世紀40年代在武夷山進行了壹次茶樹品種調查,北鬥巖中也發現了大紅袍茶。可見歷史上並不是只有九龍壹個地方有大紅袍茶。

如今,經過武夷山新老茶人的努力,已經用無性繁殖的方式成功開發出數百畝大紅袍茶。雖然這些茶樹是母樹的後代,但它們和母樹有著相同的特征。

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只要與母本具有相同的特征,無論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十代、第二十代,都具有與母本相同的品種意義。因此,所有從母本繁殖的大紅袍茶都是真正的大紅袍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紅袍茶的種植面積將進壹步擴大。

誤區三:母親大紅袍茶比二代好,二代比三代好。

這是典型的老太太“壹代不如壹代”的觀念,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利用母本大紅袍茶樹進行無性繁殖的實踐中,確實有部分後代出現性狀變異。

如果是為了保持母本的特征,不存在不如母本的問題。如果是變異的後代,只能說性狀發生了變化,可能質量不如母本(壹般來說這個後代很快就會被淘汰),但也可能變異得更好,從而產生新的優良品種。

就大紅袍產品而言,茶樹品種是壹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壹因素。產品的質量還受到生長環境、季節氣候、生產工藝等因素的影響。事實上,許多由後代大紅袍茶樹制成的成品茶在質量上可以與母本制成的成品茶相媲美。

誤區四:現在街上賣的大紅袍茶都是假的。

這種認識主要是因為我們不明白大紅袍作為壹個茶葉品種和大紅袍作為壹個茶葉產品的區別。九龍大紅袍茶的產品很少,壹年只有幾兩,市場上根本不可能看到。現在市場上能看到的大紅袍,有壹部分是後輩(也稱純種)制作的產品,大部分是有大紅袍名字的茶品,或者叫商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