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蒙古馬、天馬,它們各有什麽優缺點?

中國古代:汗血寶馬、蒙古馬、天馬,它們各有什麽優缺點?

自漢代以來,西域血馬的神話就壹直流傳著,就像壹個傳說,在無數的文學作品中被演繹。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過《馬之歌》:“天馬出嶽石洞,背上有虎紋龍翼骨,鳴如藍雲,振綠毛,青筋力消。”宋代司馬光《馬歌》中寫道:“自古知青海龍骨更奇,網絲舊畫以前嘗過,沒想到今日見。”那麽,血淋淋的寶馬到底是傳說還是真事?

傳聞寶馬前頸的汗水是帶血的,因此得名。在古代,先民們曾稱血寶馬為天馬、大宛馬(大宛是古代西域的名稱,今屬中亞費爾幹納山谷)。《史記》曾記載大宛媽“生有壹女”。它高速沖刺後,肩膀位置慢慢隆起,流出了像血壹樣的汗水。據《漢書》記載,大宛國二司城附近有壹座高山,山上生野馬,無法捕捉。大宛國人在春夜把五色母馬放在山腳下。野馬和母馬交配,生下來就是壹匹血淋淋的寶馬。肩汗時紅如血,脅如翼,日行千裏。

在中國古代,血性寶馬有著受人尊敬的地位。傳聞甚至引發了漢朝兩次爭奪血馬的戰爭。據說漢武帝帶著黃金打造的馬模型,派出了壹個100多人的代表團前往大宛國,希望用它來換取大宛馬,以示厚禮。經過4000多公裏的陸路行軍,壹行人到達了大宛州首府爾什市(今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市)。沒想到大宛王因為愛馬心切,不願意用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更沒想到的是,漢朝的使節在回國的路上被搶了。在大灣不僅金馬被搶,使節也被殺。漢武帝聞訊大怒,派大將李廣去拜訪大宛國,終於迫使大宛國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

經過壹場血戰,漢軍挑選出3000匹好馬,運回中原。然而經過長途跋涉,到了玉門關,只剩下1,000匹馬。漢武帝終於得到了血寶馬,將其命名為“天馬”,讓血寶馬等西域好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匹得到改良,漢朝的生產力和軍事裝備也大大增強。

由此,入主中原的血性寶馬聲名大噪,在眾多朝代和歷史事件中流傳開來。比如唐朝,唐玄宗下嫁寧遠王(大宛),寧遠王送給玄宗兩輛血淋淋的寶馬。玄宗將這兩匹馬命名為“玉花”和“白夜”,唐代名畫《白夜》中也畫有這兩匹馬。

從漢朝到元朝,血性寶馬興盛了幾千年。但近代以來,在史料中已經很難看到血寶馬的名字,血寶馬在中國也幾乎絕跡。但據專家介紹,血淋淋的寶馬並沒有消失,而是壹直存在。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還有上千輛血淋淋的寶馬,但在當地被稱為Ahama。

關於寶馬汗如雨下的傳言,專家分析,馬在高速奔跑時血液溫度可達45℃至46℃,但其頭部溫度照常恒定在40℃左右。動物專家據此推測血馬毛細血管密集,說明其毛細血管非常發達。高速跑完之後,隨著血液升高5℃左右,很有可能會有少量紅色血漿從微小的毛孔中滲出。也有人認為“汗血”現象是受寄生蟲影響。清朝的霍默·h·杜布斯(Homer H. Dubs)在班固修復之前在韓曙也說過,汗流浹背的現象是由馬病引起的,即壹種鉆入馬皮的寄生蟲,特別喜歡寄生在馬的臀部和背部,馬皮在兩個小時之內就會有壹小袋血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