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它改道向西直行,從梁凡湖直接向北,經過金湖和白馬湖,向北進入淮河。東晉永和年間,南段河道無法引入運河,從此從儀征引水。
隋大業元年(605年),楊迪在開鑿通濟渠的同時,還開鑿了漢渠,這條渠從楊珊壹直通到江都,進入長江,連接了長江和淮河,成為隋朝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代開通會同河、通惠河後,京杭運河建成。明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建立了完善的水運管理體系。600年來,運河已經成為真正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擴展數據:
水運壹直是歷代維系中央政權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後,政治軍事重心與經濟重心分離。
漕運對於各個朝代的政治軍事意義更加突出。年復壹年,朝廷實行南糧北運,幾乎供應了北京所有居民的日常糧食,極大地支持了整個中央政府機關的正常運轉。
同時,漕運成為支撐王朝軍事制度的重要物質力量。歷代四邊征服的龐大的地方駐軍、漫長邊境線上的防禦和進攻以及各種戰爭,很多都是以漕運為後盾的。
大運河的開鑿加強了南北交通和交流,鞏固了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了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融合,方便了南糧北運。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京杭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