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寺:佛寺,建於唐代貞觀十壹年,位於西崗區唐山街2-8號,是錦州廣寧寺的下院。清乾隆、鹹豐、同治、光緒年間多次重修。寺廟緊湊精致,有7個神龕,4個寺院,16間民房,占地2100平方米。廟會在每年農歷四月十八舉行。
蓮花山寺:市內南石道街,森林動物園北門旁。寺廟建築是古典與現代的結合,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寺內佛像全部用岫巖碧玉雕刻,尤其是大雄寶殿的三寶佛,在中國絕無僅有。寺內晨鐘鼓聲四起,梵音嘹亮。
朝陽寺(西郊):位於大連西郊度假區柳樹溝二級支溝謝家溝,大北頂山南麓。寺廟坐北朝南,青山環抱,碧水為伴。朝陽寺建於清朝順治年間,香火達到歷史巔峰。原來的寺廟在文革中被毀。新廟於1996竣工。該寺現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廳、齋堂、鐘鼓樓二層、東、西附房等兩個院落組成。
安山寺:位於甘井子(夏家河子)安子山村。安山寺,原名大寺,始建於初唐。它是壹個四合院,正殿在中間,北面朝南,東西兩廂有院墻環繞的附屬大廳。正殿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副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1949被拆是封建迷信的產物。1995年7月重修,改名安三寺,並建有佛學院,成為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永興寺: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始建於唐代,重建於1998。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15棟建築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包括鐘樓、天王殿、觀音殿、客堂。永興寺東院是永興寺和民俗博物館。在永興觀園,有壹棵1360歲的銀杏樹。
臥佛寺:位於甘井子區新寨子街道前閣村藍天山莊。站在寺廟廣場,遠眺西側群山,宛如壹尊巨大的天然臥佛,面朝藍天,仰望蒼穹,鼻唇如塑般清澈,雙唇張開,妙佛在說。朝霞與晚霞相得益彰,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玉佛寺:位於甘井子成遠溫泉山莊,近年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是中國北方傳統的佛教建築形式。玉佛由岫巖河墨玉(中國國玉)制成,直徑1.2m,重11.8t,雕刻後,佛身凈高1.8m,玉佛總高2.8m,重5.9t..
壽山寺:位於甘井子區小新寨子西溝南的壽山公園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幾個殿堂,供奉佛、菩薩等神仙。此外,呂祖寺和魯班寺是兩個獨立的小院落。呂祖寺建於1909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在距離原址500米處重建。魯班寺始建於1889,位於長春路萬順街39號,現遷址於此。當時大連當地的石匠、木匠、石匠建祠堂祭拜魯班,以此弘揚當地文化。
碧海寺(又稱湖仙寺或碧海寺):位於甘井子區大連灣碧海山莊東面的壹座小山上。進了院子,首先看到的是五顏六色、古色古香的聚賢堂。聚賢堂左前方的亭子裏,掛著壹口大鐘,右前方的亭子裏,有壹面大鼓。聚賢殿內有四尊佛像:左為胡三曾祖父,右為胡大曾祖父。在他們的右下方,是他們的家庭成員調皮搗蛋。東西墻上的壹群神仙,是三爺爺的家眷。
恒山寺:位於旅順口區龍王塘大石洞恒山北普陀文化園,占地約2萬平方米,寺廟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恒山寺始建於漢代,元代達到頂峰。至明清,幾經興衰,毀於戰亂。2003年開始重建,2004年6月165438+10月全面竣工。在寺廟前的山坡上,還有壹座巨大的觀音銅像。
永順寺:位於甘井子茶庵村北溝山腰的壹座道觀,又稱“北寺”,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20世紀30年代,岔溝社發起募捐,將其改建為正殿三大寺廟,裏面供奉著“女媧娘娘”“觀音菩薩”等五尊泥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摧毀,它被重建和擴大。
珍泉寺:又名珍泉寺,位於旅順中路重鎮泰皇山。該寺地處深山,三面環山,以真泉聞名,天然清涼甘甜,沁人心脾。真泉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但毀於元末戰亂,只留下殘碑壹座,柏樹壹棵,古井壹瞥。後人在原址上修建了最小的寺廟,並已計劃重建規模宏大的真泉寺。
正覺寺(原名盤龍寺):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沈家村牛心山腳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文革中被毀。2003年9月,奠基重建。2006年9月9日,大雄寶殿落成,並隆重舉行佛像開光儀式。大殿為全木結構,仿唐代建築,雄偉壯觀。
長春寺:位於旅順三間堡鎮長春寺村。長春寺建於明朝萬歷年間1580。那時候,那是壹座八尺見方的小草廟。清代擴建,內有天女、佛祖釋迦牟尼、觀音畫像。長春寺於1991年修復。長春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王觀:位於旅順塔河彎浴場對面的山坡上,供奉著龍王、觀音和王耀。1993後對寺廟進行了修繕擴建。從遠處看龍王觀,更是美不勝收。東邊有點陡。山腳下有壹個小湖,後面是壹片非常空曠的土地。紅瓦灰磚,典型的中國建築,矗立在這個喧囂城市的壹個角落,真的像是遠離城市的壹片凈土。
響水道觀:又名響水寺、雲水寺,是錦州大黑山古建築群中最著名的道觀。在後土寺的右側,有壹個名為七弦洞的天然洞穴,深達40多米。在洞穴深處,有泉水從石頭間湧出,在洞穴中鳴響。泉水清澈甘甜,沁人心脾。
朝陽寺(大黑山):位於錦州大黑山。因其風景優美,明初修建時稱明秀寺,清雍正六年改名朝陽寺。這是壹座佛教寺廟。1993重建修復。這裏的山川秀美,負陰抱陽。即使是九年隆冬,依然溫暖如春。“朝陽霽雪”是錦州八景之壹。
石鼓寺:石鼓寺是壹座著名的寺廟,位於錦州大黑山西麓。寺廟幽靜,古木參天。是壹座古廟,近幾年翻修過,香火鼎盛。其中壹座是供奉唐王李世民的,叫做唐王殿。
觀音閣:水神廟,位於錦州大黑山東北麓,是大黑山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廟。水笙神廟最初分為兩部分:上院和下院。下院是由24座古建築組成的四合壹大院,已不存在。保存至今的上院是明朝洪武年間重建的,隱藏在高聳的山腰和茂密的森林中。
唐王店道源:位於錦州大黑山。
龍王廟(錦州西海):位於錦州西海岸靠海的陡崖上,建於清代,典雅古樸。每當漁船離港或遠航歸來,廟內香煙裊裊,誦經聲不絕於耳。“龍島歸帆”指的就是這個,是錦州八大古景點之壹。
真武廟:位於金州區亮甲店鎮金頂山村。始建於明朝。為紀念抗日英雄,廣寧博羅東總指揮劉江建了壹座廟。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財神廟(玉皇廟):原位於錦州城西門外甕外約30米處。正殿依山傍水,挑檐突出,院內翠柏密布,景色秀麗,毀於十年動亂。金州八景之壹的晨鐘,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描寫的是黃愚寺香煙繚繞,晨鐘悠揚的景色。這座寺廟的新址是大連金州區十裏堡鴿子塘村。
永慶寺:位於錦州大李家鎮泰山村,建於清代,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分為“淩雲殿”和“大雄殿”兩個大殿,以及壹個禪房和壹個佛禪殿。有康德第二年重修的古跡,同治年間的大鐘,民國二十二年新建的鐘樓古跡。
鄭明廟:位於金州大李家鎮鄭明廟村老虎溝,初建於唐貞觀六年,毀於天災人禍。現在它已經恢復和修復,並建立了九個大廳,包括天後宮(媽祖廟)。該寺規模宏大,占地5萬平方米,面朝大海,背靠風景秀麗的扁擔山。
金龍關:位於錦州大魏家鎮西北的金龍村。金龍寺始建於康熙3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裏,東西豐富美麗,人出類拔萃。放眼望去,山環水繞,精神不錯。有三座寺廟,財神廟、龍王廟、火神廟、胡仙堂、蟒蛇廟等建築,院中還有壹座古柏。自封為北武當。
包華寺:位於金州三裏堡寶石村(從大連出發,三裏堡沈霞高速往回走1公裏,路口左轉,往裏走,過鐵路涵洞橋,途中右轉)。包華寺正在擴建(2007年6月),還有三四個大殿在建,規模巨大。目前,正殿是壹座供奉神靈的現代建築。院內植物茂盛,有許多石制蠟燭塔。
青雲寺:位於錦州三裏堡小黑山村。這座寺廟坐落在美麗的布拉克山腳下的山谷中,這是壹個人間仙境和凈土。青雲寺始建於清代,近年來進行了修繕。有三笑殿、觀音殿、王耀殿、沈淩殿和湖仙殿。還有早年留下的遺跡,如龜駝石碑、石亭掛鐘等。關外山坡上有壹個湖仙洞。從青雲院眺望小黑山,可以看到兩只烏龜送孩子的自然奇觀。
普光寺:位於錦州三裏堡廟溝,是近年新建的寺廟,尚未建成(2008年2月)。這座寺廟規模很大。
九蓮古寺:位於錦州石河鎮東溝村。相傳唐朝創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並進行整修。此寺是壹座重要的佛寺,管轄範圍北至前山,南至蓬萊,東至黃海,西至熊嶽。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街坊四鄰的居民都會來這裏參加廟會。
佛寺:又名青雲寺,位於錦州石河小黑山,隱藏在主峰附近的懸崖中,遠遠望去只有壹角,堪稱深山中的古寺。佛寺是壹座建於明代的古寺。前墻、側墻、屋頂前半部分是花崗巖條,後半部分是石墻洞穴。條條都是米湯石灰漿粘合的,很結實。經過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寺內的古佛像早已不翼而飛,現存的佛像和觀音像是最近才擺放的。
武財神廟:又名關帝廟、關老爺廟,原位於金州古城中心,建於遼代,20世紀50年代拆除。為弘揚歷史傳統文化,經政府批準,關帝廟現遷址至錦州十裏堡劉家店,並於2007年7月7日開工建設。
清泉寺:位於普蘭店市興泰鎮葡萄溝村。這座寺廟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它是壹座千年古剎,被譽為“遼南第壹寺”。清泉寺雖是佛寺,卻是佛、道、儒三教合壹。同時可以看到東北少數民族與中原地區的壹些宗教差異。中原和北疆雖然斷斷續續1000多年,但中國古代文明史是連續的。現在寺廟保存完好,部分缺損也逐漸修復。
弘基:位於普蘭店市安波鎮二龍山南端的半山腰,占地1,000平方米,中間為大禮堂,兩側為禪房。該寺建於明代,清代曾四次修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經修繕,煥然壹新。從遠處看,宏濟被兩條背對熊峰山的龍包圍著。它是壹頭大氣的大象,令人神往。該寺雖建於明代,但幾經修繕,現已具有清代建築風格。
玉皇廟:位於普蘭店安波溫泉度假村,建於晉代世宗時期,距今800多年。元明兩代重修,清雍正六年始建。有大殿、鐘樓、山門、僧室、城墻,占地3500平方米。它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95年,玉皇廟“淩霄玉殿”重建,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內有玉帝、龍王、李天王等十余尊塑像。
龍山寺:位於普蘭店環城森林公園二龍山公園內,是壹座經過修復的古建築。它建於明朝。寺尊如來,左右為菩薩。佛像均為泥塑金身,形象細致,栩栩如生。寺廟雕梁畫棟,琉璃瓦朱柱,金碧輝煌。
關帝廟(普蘭店):位於普蘭店市南山公園,建於清代。與其他古剎不同的是,它不坐南北,而是坐南坐北,棲息在南山上,俯瞰整個普蘭店城。它的建築格局很簡單,只有壹個正廳,三間寬,壹間深。這是壹座風格非常簡約的硬山建築,和隔壁的房子壹樣親切。是壹座不可多得的清代古建築。因為這座廟是獻給關公的,所以叫關帝廟。
三清關:位於普蘭店市城子灘鎮,建於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年歷史。觀中有三清始祖,故名三清觀。於1994重建,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自然寺廟20座,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
龍潭寺:又名泰山寺,位於普蘭店市榮豐街(泡子鄉北臺村五四水庫下遊)。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名龍王廟。光緒6年重修,名泰山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毀。2005年重建,改名龍潭寺。它有正門、山門、護法殿、天王殿、龍王殿、藥王殿、觀音殿、放生池和寺廟。
白雲山寺:位於普蘭店元太鎮白雲山。白雲山寺建於清末。在九個等距離彈出的龍頭狀懸崖上,分布著三清寺、黃愚寺、觀音寺、九聖寺、湖三太業寺等十余座寺廟,古樸典雅,氣勢磅礴,異彩紛呈。現在,被稱為“白雲寺”的白雲山寺廟群,融道、佛、儒為壹體,以道教為主。
高明寺:位於普蘭店沙包鎮廣德府南國,相傳建於嘉慶,文革中被毀。寺廟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四面環山,群峰環繞,草木茂盛。爬上山路,壹座座掩映在松柏中的寺廟便壹壹呈現,鑲嵌在山野山谷中。大廳壹步壹步往上走,參差不齊的層次層層排列。該寺黃墻紅門,高矮錯落,明暗交替,氣勢恢宏。廟裏的佛像栩栩如生,精美絕倫。
三官廟:位於普蘭店元太鎮白雲山南麓的南山屯,是壹座道觀。
嘉和寺:又名雙泉寺(普蘭店),位於普蘭店市嘉和寺鎮趙露村王屯東山,總面積250公頃。該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該香屬於道教的惠今學派,盡管屢戰屢敗,但在名人和好客人的修復下保存了下來。
望海寺(普蘭店):位於普蘭店雙塔鎮九龍山風景區福泉村上茅山南坡。它建於明朝鄭德時期,後來遭到破壞並被重建。附近有建於800年前的晉代摩崖石刻,又稱望海寺摩崖造像。摩崖石刻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明寺:位於普蘭店依桐鄉老茅山腳下,建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文革中被毀。現按明清風格重修,布局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四層院落。整個寺廟的建築都是按照中軸線和山體來布置的。寺廟重疊,院落互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殿宇之間,曲徑通幽,雕梁畫棟,飛檐走壁,蔚為壯觀。
觀音寺:位於普蘭元臺。
永風寺:位於福州市瓦房店。碑文記載,永豐寺建於遼金,重修於1993,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寺廟旁邊是遼代修建的永豐寶塔。是福州八大古景區之壹,人稱“永豐夕陽紅”。
湧泉寺:位於瓦房店北郊大明山下龍山村,距市區約5公裏。該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因建寺處有壹股流動的泉水,當時取名甘泉寺。泉水又甜又甜。六年改名湧泉寺,現分佛道兩院。是遼南著名的寺廟。
文聖祠:位於瓦房店崗店辦事處姜窪村,建於1938,舊稱“文聖祠”。這座廟供奉著孔子的聖像,在災難之年被毀。1999期間,在文聖寺的壹處廢棄場地開始了修復重建工作。舊房子被翻新,新的佛像和孔子雕像受到歡迎。
寶龍大院:位於瓦房店市西郊崗店辦事處老皮鋪村,建於清乾隆年間,上世紀60年代被毀。現在有觀音殿、地藏殿、僧寮殿、齋堂。寶龍院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裏面供奉著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像。農歷2月19日的觀音菩薩聖誕節,是寶龍苑的大型廟會。
龍華宮:位於瓦房店市北部得利斯鎮龍潭山。龍潭山海拔425.3米,分為南北兩峰,相互對峙挺拔,景色秀麗。龍華宮建於清乾隆年間(1994年重修),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由上下兩座寺廟組成,是遼南道教活動的中心。
望海寺(瓦房店):位於瓦房店市泡崖鄉姜屯村。
寶林寺:位於瓦房店市駝山鄉西平山上。該寺始建於唐代,曾與福州永豐寺東西呼應,是遼南八大寺之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毀。2004年經大連市宗教局批準重建,現正在建設中(2008年5月)。
龍王廟(李灌瓦房店):位於瓦房店李灌。寺廟精致,重疊,依山而建。寺內東西兩側有鐘樓和鼓樓,寺內有五大大殿。大殿不同位置雕刻有99999個龍紋,前後供奉著威武神聖的龍王。整座寺廟古色古香,金碧輝煌。龍王廟建於明末清初,文革中被毀。現在龍王廟在原址上重建。
德力寺:位於瓦房店市德力寺鎮西裏村上屯龍虎山南麓,始建於唐代。這座寺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90還原,融合儒道佛。占地約5600平方米,有大雄寶殿、娘娘殿、藥師殿、廖芳等建築。寺廟四面環山,站在寺廟的院子裏,仰望龍山的龍頭,後面是虎丘。殿前最早的馱碑獸已殘破。寺西有壹個湖仙洞。經年累月的熏香已經把洞穴熏黑了。
萬安寺:位於瓦房店市萬家嶺鎮興屯村尖山溝,始建於2002年,占地面積約654.38+0.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有大乘殿、念佛殿、齋堂四大菩薩,其中供奉3.5米高的悉達多喬達摩、藥師佛、阿彌陀佛雕像,四角供奉觀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四大菩薩,兩側供奉十八羅漢。每年四月初八是廟會。
唐三宮:位於瓦房店市長興島。
觀音寺:位於瓦房店市長興島海上村,始建於明末。所有朝代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重建和摧毀。重建於1995,先後建成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殿、地藏殿。
福泉寺:位於瓦房店市松樹水庫土門嶺。
朝陽寺(瓦房店):位於瓦房店市太陽辦事處榆樹房村東平山南麓。
管亥寺:瓦房店仙浴灣管亥寺,原名西永豐寺,又稱釋迦牟尼寺,俗稱羅漢寺。該寺原址位於仙浴灣勝利鄉望海村梁屯山北。歷史上的西永豐寺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當時的面積約為1.200平方米。是遼南著名的寺廟。1992年,在距原寺400裏處重建,改名管亥寺。新寺占地1.2萬平方米,大雄寶殿、地藏王殿、山門、鐘鼓樓建築面積800平方米。
雲起寺:位於瓦房店市謝屯鎮曹屯,原名觀音閣。該寺建於清道光四十年,占地約兩公頃。它是依山而建,依地形而建。它是由黑磚和花崗巖雕刻而成的。擡頭望去,屋檐高聳,怪獸蹲伏,雕梁畫棟,金壁輝煌,文革中被毀。2002年修復,建觀音殿、僧寮、齋堂。
聖人廟:位於瓦房店市太陽鄉羅溝村。
靈池寺:位於瓦房店市尹屯四道溝。
霍克基:位於莊河成山鎮。佛寺Hokkeji,建於明朝萬歷四十二年。寺後有三棵粗壯的銀杏樹,還有壹座明代的古碑。碑文雖已模糊,但仍有重要價值。現在這裏都是女佛教徒,人們稱她們為“二僧”。福克吉下殿正殿有三尊菩薩,其中正中為準提菩薩像,即千手觀音,有四十八臂,各持其壹。
五老宮:位於莊河成山鎮。五老宮建於民國初年,是壹座道觀,供奉金、木、水、火、土五行。寺廟建築宏偉,雕梁畫柱。宮殿前巨大的花崗巖招牌上寫著“紫氣東來”。
龍鳳寺:位於莊河市光明山鎮松林村。龍鳳寺建於清道光十三年,位於山峰南麓,寺山環繞,綠樹環繞。
普化寺:位於莊河市青堆子鎮鎮西村。早在唐代,這裏就修建了壹座石廟。唐貞觀六年,在此建大雄五殿、前三殿、兩側三殿,加上東西廊、廚房、關公殿共二十六殿。這座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佛像被改名為“普化寺”。此後歷代都有維修,有12處著名碑文,有詳細描述。乾隆八年,天後宮普化寺分殿,為海神波塞冬而建。
仙人洞寺(上寺):仙人洞寺位於莊河仙人洞鎮冰峪溝景區,分為上寺和下寺。上廟,又名般若洞,建於天元二十年(公元1397)。有三大佛殿,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王佛,西邊是彌勒佛。兩邊是十八羅漢。東廂房有三間,是禪堂。城門東面建有鐘樓,城門西臺上建有瞭望塔。
仙人洞寺(下廟):下廟,又名水笙寺,始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院長12米上,兩廳。下院東西各有五廊,兩側有1門樓。院內建有碑林,收藏了歷代重修寺廟的碑碣,以及歷代為貞節女和烈士立的幾十塊貞節碑。
望海寺(莊河):位於莊河市楊明鎮楊明山。該寺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但據史料記載,望海寺於明朝萬歷年間修復,明末清初再次修復。方圓的500英裏田地都是寺廟的財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有清王朝復辟時遺留下來的石碑和廟前墻,面積約4000平方米。有佛家誦經殿、海神殿、雲水殿、寮屋。
海風寺:位於莊河市石城鄉東升村,建於明七年(公元1636)。它有前後五個大廳,壹個火池和兩個石碑。是當地漁民和過往船只祈禱祭祀的廟宇,是石城和莊河沿岸重要的宗教祭祀場所。香火壹度盛極壹時,文革中毀於壹旦。目前,大雄寶殿和天後宮兩座建築的修復工作已經完成。
雙泉寺(莊河):位於莊河市大營鎮德勝村,綠色的青龍山位於村莊的東南面,清澈的那英河沿著山坡緩緩流淌。歷史悠久的雙泉寺位於青龍山下的兩處清泉旁。雙泉寺建於明代鄭德年間(1516),有壹塊刻有年號的殘碑為證。文革中被毀,1998重建。
朝陽觀:又名千佛洞,位於莊河天門山景區。建於遼金時期,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據說洞內有上千尊佛像,故稱“千佛洞”,是遼南最古老的石窟寺。
洪雅小廟:位於莊河長生街,建於明萬歷三十五年。原來的廟只是供奉東海龍王李大人的小祠堂,後來演變成了小廟。文革期間全毀,1993改建擴建。被本性奇妙的大和尚方丈改名為“洪崖小寺”。有大雄寶殿、阿彌陀佛殿、彌勒佛殿、李師殿、護法龍王、護法九殿。
興隆寺:又名關帝廟,位於莊河以北1公裏處。創建於明朝崇禎四年(1631)。最初只有三個大廳,後來擴建了幾次。1947年土改運動期間,部分被拆遷占用。1992年歸還侵占財產,建立興隆寺佛殿。5438年6月+2004年2月,經大連市文管所批準恢復重建。寺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關帝臺。每年農歷正月初八,四月初八,五月十三,七月十五。
媽祖廟:位於長海縣光祿鄉,始建於明代,重建於1993。現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宮:位於長海縣大長山道鎮四塊石村付家溝後山半拉山,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分為前、中、後三個院落。前院有觀音殿、關帝殿、八仙殿、王耀殿和王龍殿。中級人民法院有壹個娘娘殿。後院有三清殿、三皇殿、三興殿。藏經閣位於三元宮最高點,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