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上內地農業區與邊疆遊牧區茶馬貿易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為川藏和滇藏兩條道路。
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的茶馬古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貿易通道,是中國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盛於唐宋,盛於明清,盛於二戰中後期。茶馬古道分為陜甘、陜康、滇藏三條路線,連接四川、雲南、西藏,延伸至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直至西亞、西非紅海沿岸。
擴展數據:
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是大理,唐代南詔政權的首都。其中,大理、麗江、中甸、阿墩子是非常重要的茶馬貿易樞紐和市場。
滇藏線茶馬互市的茶葉主要來自雲南普洱,也有來自四川等地的。滇藏線上的茶馬貿易有其自身的特點。
雲南內地的漢族商人將茶葉和其他物品轉運給西藏當地的商人或人販子,並從當地商人那裏購買馬匹或其他牲畜、土特產和藥材,運到麗江、大理和昆明出售。西藏、四川、西藏的藏族商人大多回西藏換取以茶葉為主的生活用品。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騾子、馬和牦牛。
百度百科-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