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最早出土的周姓家譜在哪裏?

最早出土的周姓家譜在哪裏?

明初,壹批著名作家為江西吉水周氏譜牒作序。如《吉水桑園周氏族譜序》、《周氏族譜序》(本族譜由明初翰林院編纂的修訂)、《金有子《周氏族譜序》(本族譜由明初周延琦、大理寺、國子監周其鳳博士修訂)。

祖先:後稷

有四個主要來源:

1.繼周暢和周仁之後。據《河圖記法》記載,古代黃帝軒轅氏有大將周暢,商朝有太史周仁。他們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散居在古汝南(今河南、安徽)、廬江(今安徽、湖北)、旬陽(今江西)、臨川(今江西)、(今河南)、。

周姓始祖——後稷

2.出自姬姓,始祖後稷。後稷的母親是江舟,父親是帝嚳。西周初年,人們把後稷當作周人的祖先,後稷的後代顧的父親(即周)為狄所迫,率族從邰遷徙到陜西岐山下周原,故名周氏。到了姬昌王,以國為氏。周姓的主要來源還有另壹種說法,即周公在東周(即周桓公)有壹個黑肩,曾率軍協助周桓王討伐鄭。後周因皇位繼承問題發生內亂,黑公爵卷入其中,被殺。有後人因“周公”而改姓周。

3.少數民族改周姓。《舒威正史》記載:以兄為氏,後改姓胡。二哥是普氏,後改為周。”唐朝元年間,少數民族改姓周。代表北方(今陜西東北部),改姓周,由“夷”改姓周。

他的姓改成了周。唐朝先天、開元年間,為了避免唐玄宗隱姓埋名,姬姓改為周姓。五代梁成佑死後,梁太祖朱溫封他為周氏。元末,福建泉州蘇氏改周,遷居臺灣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姬的太子孫死後逃到寧鄉,改姓周避禍。

血統

軒轅黃帝(姬軒元)-1世界小軒(即少昊)-2世界高集-3世界帝嚳-4世界後集(已廢棄)-5世界Bu38-6世界巨-7世界公劉-8世界慶典-9世界禦仆-10世界糠-1世界毀魁-12世界宮非-13世界高芬。+09大俠【參考《史記》三世同堂表】——20世紀王詠——21世界康王——22世紀夏姬——23世紀姬滿——24世紀* * *王記偉——25世紀易王繼熙——26世紀孝王繼弼芳——27世紀易王謝——28世紀李王繼虎——29世紀宣王繼敬——30世紀遊王繼功坤——31世界平王紀壹九——32世紀烈——【參考《中國通史-第33名紀茂-第34名文姬-第35名紀昇-第36名紀星-第37名計燕-第38名紀安-第39名季紅-第40名紀明-465438+第0名尹姬-第42名紀守-第43名吉榮-第44名紀秀-第45名熊吉-第46名熊吉。出自他的官姓周]-51周秀-52周仁-53-54周亞夫-55周根-56-57周淩-58周琦-59-60周琦-61-62。-第69任周人-第70任周秋-765438+第0任周瑩-第72任周道[晉末南北朝初]-第73任周嶽-第74任周燕-第75任[南北朝末隋初]-第76任蔡慶[貴人隋朝]第77任朱珪[唐初]。-78石-79石安史-80石如兮-81石-82石崇長-83石-84石-85石桓公-86石晏溥-87石-- 88石秉公-89石從元【晚唐】-90石誌強【五代之後】-93壽公-94榆中-95興福-96石太-97南漢-98德貞-99左夫-65438+

前言

清中葉,錢大昕撰寫了《周氏族譜序》,介紹了明代上海周氏和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序言說:“周家之前,從上海周浦遷到嘉定。壹百多年來,這個分支壹直在蔓延。”這段文字為後人考察上海和嘉定的周氏家族提供了重要線索。這篇序對上海嘉定周氏族譜大加贊賞:“今觀周氏族譜,宜慎其應,疏其應,缺其應。荀(真)可為嗣法。”

編制

周人非常重視家譜和宗譜,有修譜的傳統。

周朝建立後,設立了官方的“小史”,負責宗族世系和宗族事務的管理,建立了壹套相當完善的官方族譜體系。後世流傳的《世本》、《大代》中的禦章,是當時編纂的的流傳,明顯具有後世譜牒的性質,因而被公認為中國第壹部姓氏專著,可視為最早的周姓族譜。

真正的周人家譜應該是魏晉以後出現的。魏晉時期,由於門閥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人們對譜牒非常重視,人們紛紛撰寫譜牒。東晉時期,著名族譜學家賈必之編修了《十八州壹百壹十六縣族譜》(卷712),收錄了、廬江、舒城、宜興等地著名的周氏族譜。

周姓人為了更準確地記錄自己家族的起源、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私下寫了家譜。由於歷史久遠,這壹時期編纂的周氏族譜已經完全失傳。

到了唐代,大壹統的局面更有利於修譜。官私族譜之風極為盛行,周姓人的族譜內容進壹步豐富。保存至今的《新唐宰相家譜》收錄了汝南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黃崗周氏的世系。

自宋代以來,族譜的修訂越來越多,尤其是清代和民國以來。由於編纂時間較近,很多家譜能夠保存下來,尤其是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編纂的。有些家譜甚至根據發展的需要進行修訂。

在族譜中,影響最大的是為族人制定的族規和戒律。有的周姓族譜還標明了自己的堂名。透過這些堂名,我們可以看到家族獨特的文化旨趣。堂號是周姓壹些部落用來標榜和區分的符號。周姓堂號大多是根據與周姓發展密切相關的地名和人名命名的。

祖訓

編輯

1,幹坤遼闊,盛世繁華;輝煌的成就照耀著祖先;力爭高強,出類拔萃,深入群眾;國富民強,勤也玄乎。

2、族譜記載,周氏族人恪守祖訓,耕田傳家,保持睦鄰友好,並渴望為地方義舉而前進。

單詞生成

編輯

山東省周氏族譜山東省周氏板塊順序:~龍、毛、清、傳、昌、廣、盛(盛)鐘、侯、司(氏)、直、永、鎮(元)、鄭、方。之後續序:智德凱弘大雲小宇福祥教家訓忠信如印。

湖南衡陽蘭江周氏舉家遷祖顏升公,出生時由江西吉水遷衡陽南鄉藹,遣顏三芳。龍牧夫男家住衡陽木口,衡南石筍;第二個福臨的男性後代居住在衡南的蘭江橋、祁陽的大營崗和邵陽的東關橋;三生福貢生活在貴州祁陽麻江港和畢節。詞序為:宗興世,承祖光,訓守禮制,學風光,能治朝,賢德昌盛,富貴榮華,慶壽,先榮,今朝慶。顏賦類之旅:畢天敬有誌丹亭家尚萬年,享榮華富貴正當其時。高賢的《太極傳》和親趙穆的《序》描述了慶長長代助國的政績。韋德是第壹個表現出孝心的人,而丁彥更是春風得意。

河南省周姓族譜(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張店鎮牛三門村周莊)周氏姓名牌代序:舒炳成jon jonsson明陶趙懷橋照

寧鄉周氏家族的祖先同名。明朝時,洪武從江西吉水泥場遷到湖南,在寧鄉建都。他生了華府、華府、魯花三個兒子,開了三家大屋。清朝雍正年間,祠堂建在吳赫。家譜最早修訂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延續於嘉慶元年(1796),道光九年(1829)修訂三次,同治五年(1866)修訂四次,光緒三十年(196)修訂。排語:施思,永遇祖庭,邦正,明,勵誌愛儒,學之瑰寶,有成就的學者,系中第壹,家世殷實,公平競爭,立功表現,輔佐良賓,深謀遠慮的瀧澤衛士,的聚靈,傑出的人才,長的側面。

寧鄉檀山周氏始祖為公,恐思此,字鶴九。他是江西吉水泥場人廉錫公九世的孫子。他是荊州的教授,無意做官。曾在寧鄉壇山與季子玉賓工部共事。賓公生五子:沛、高、蜀、儒、傅,分五類。裴、派檀山,派獅沖,派鼓樓,儒派。族譜編纂於明代成化年間,清乾隆九年(1744)各室分別編纂,道光四年(1824)裴、高、儒、傅四室合編,合治7年(1868)。嘉慶四年(1799),高銘寺建於檀山。排語:雅而思玉,德育光榮,國與自然和諧,官清德,唯有時勢好,立功為大基,孝為先。

四川成都(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周字代:太祖應忠朝永昌盛,皮真仙仁,長垣玉厚昆。\

四川資陽周氏始祖周,由湖廣麻城縣孝感鄉遷至四川資陽縣中和鄉。搬遷時間是張移交四川後,隨湖廣遷往四川。資陽周氏族譜:德佐爭賈,點燈美吉祥,隆昌?傑基主任宗範,莫烈,耀陽鎮店長,承襲先賢,祖澤於。遂寧市汝南周氏使用的代字是:老班風光智,(亭),仁,禮,智,信,才,大,友,忠,義,忠,大,善,旺。新階層為漢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宋如道(法國)學名,人才(能)觸國(君主)。尤琪(Qi)邵書香。

益陽大全周詞代:桂之義,永興萬代天,之,石首邵前賢,繼功名故事,孝之緣起,啟發三放下,使德清悠悠。

重慶永川區鄧家坳周氏(尚書公後裔)世代:尚萌石應康,孫宗道尤氏,諸子為鐘鐘萬,以其時代大章,華顯威為繼,侯鈺樂應賢為繼。秩序定於今日,義論全在於人,莫烈由今日鹽傳至今日葉譜,家騎而守之,吉祥發而長存。

廣東溥儀周氏壹代:虛懷若谷,畢恭畢敬,悠然自得,孝友承德,承宗衍範疇。家庭要和睦,原則要尊重,武功要永遠保持。

廣東河源周氏字代:汝南趙,言使其吉祥,在成名,成為久負盛名的傳家寶,與明朝關系密切,在義美之有口皆碑,在雲客紹為烈士,在萬年地吉康有口皆碑。

廣東潮陽泗水周氏家族世代:都鐸景宏宇,英資顏,勤修趙厚德,易贊堯,妻崇伯欽,邵,植宗永健,嗣雲開祥。

瓊州周氏字代:心境成德,天下昌,家修敬業,人丁興旺。

在湖南嘉禾縣,周那壹代(創造社那壹代)的子弟,宗賢德萬、清貴道、和,他們依然是偉大而開明的。他們有悠久的歷史,有盛世,有鐘聲,有盛世,有人才,吳聲·孫勝(大膽的壹代被新壹代取代)

在湖南嘉禾縣,周的字代(續類字代)子君晁道庭八道宗宣,雍純良,屠方正,世代崇為龍而榮,石郭店,和平詞惠珍賈堂,齊陽佟煦功名集,太極源流豐富而繁盛(黑體字被新詞所代替)

字代湖南益陽周氏:知昭烈,仕唐瑄,國民性必正,言必定。

周湖南湘潭老派語:順良廉潔自律,德過林清,譽滿各國,任代相傳。

周圖騰

家的振動。老校語:大開大合長遠發展,大繁榮昌盛,詩書畫承師澤,忠厚老實。新派語言:先賢開路,後發制人,墨夷葉儀,科迪清面聊。

湖南資江周正毅民族老校語:政承朝,國富民強,國富民強。鄭莊民族老校語:官承朝,國尊永興,國開文昌,天下運。新派語言:初為美少女,後為錫仿,荷香彌漫宇宙,味道濃厚,道學淵源豐富。書德澤宏和小壹起玩,壹起升天。

沙塘周老派說:要加善念,萬古流芳,承宗博,使之萬億倍。新學語:有了袁凱達,妳可以成為智者,妳可以學習他人,妳可以學習他人,妳可以賢惠,妳可以顯示妳的善良,妳可以才華橫溢,妳可以幫助妳的翅膀,妳可以成為壹個有紀律和文明的人。

雙仙堂周的老班線:常,桓祖,斯萬達,宗其士。新移:榮賢偉續述,侯鈺樂英賢,令今定,義倫自足,莫烈從今,功德傳承,家順,吉祥發萬古。

益陽周老校語:雅思,師魏。延續:學文學,高尚誌,練武術,抽煙。新學語:德家之本,名學者智,詩書朝廷有指示,忠天下。

汝南堂周氏字代:於,秀才美艷於世,宏學慎行,昌善。原校語:畢子尚壹,史孔世為,淩文宗正,雍思之為。

北文堂周氏創立了壹個學派:濟世而思大,惟顯本教之宗,永在人間,永旺健康。繼續建校:有才者遇風景,好學者應盛世,文學經典談武威,姚祖助朝,忠孝遠傳,詩書長盛,後人才積,愈榮。

周在敦睦堂的新學語:始興西本,立業立業,為人至誠,遠顯祖宗,家有大影響,賢良能幹,忠孝,常講宗族情誼,隆平代表。

智德堂晉江周氏學校:文邦斯門路不錯,學士重才,自己也變成了家政。他韜光養晦,謙和常西慶,自我坦白,風光與時代接軌,修成正果,幫助各方。

福建南安旗山顏派字代:寶友旗體,義亭子人,口為棒顏,能長生,枝永完整,子孫傳世。

貴州岑鞏:幫助,家庭,占有,道德,美德,善良,尊重和慶祝...

湖北麻城蕨光山周氏字代為:(後周)

第壹到第五,1收到,2個場景,3個感官,4個好友,5個大叔。v分為三個房間。其中老大房六七坤以周易八卦命名,七為壹代七字,八取單字,九後為:9念,10,11,12,13。第十四是單個詞,自十五世紀以來,它是:15編年史16學者17尚18第19線程20祈禱21希望22遊23代24興25書26例27拓28序29決30震動31從32回光返照33天34行35。45從46新47棉48太49顏50然後(續前人)上面的字***50代,下面四個字組成壹個句法,不是壹個派系。

湖北麻城新店周氏字代為:(周守啟後)道光定海續譜取校十字。十六世紀以來壹直是:16楚17姚18君19全20儒21森22然23譚24 Sn 25清26林27 28元29居30法31材32池33年。東西方組合是:21,東方22國,23列傳,24盛,25世紀,26德,27大學,28自我成就,30崇拜,31源,32遠,33離34河,35右36天,37生,38忠,39孝,40。此後,大部分東西部的劃分都沒有按照組合派的話來命名,大部分西部劃分為:

41代42代43輕44先45緒46傳47承48基49業50男51忠52善53幼54國55瑞56厚57道58繼59例60風。

湖北鄖縣周氏壹代:邵凱興實業,興萬世昌;茂秀廣澤路,培德顧家。

湖北漢川新農人周氏字代:文中道國、德茂玉堂(前後有字,族譜需查)

湖北宜都市周氏世代:傳家書,祖山立族源,永守。昌達必傳道,以助整體仁義,必惜人才,望聖賢。

敦本堂,湖南衡陽周氏(周氏第七世家):夫耕子之,壹萬,生於隆昌,家世大響,長慶國運長,人和宣定德,詩吉祥,士子忠楚湘。

王軍唐昊

編輯

王俊

汝南縣建立於漢代。周氏的這個分支是王少子烈的後代,它的祖先是王少子烈的後代。

漢代設立沛縣。周氏的這個分支,其祖先是漢代的分陰侯。

西漢時設陳留縣。周氏這個分支在漢代周人之後,其始祖是晉代的周振。旬陽縣位於今江西省旬陽縣。

臨川縣位於今天江西省的西南部。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廬江縣西南部。

泰山縣位於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部。

周尋根

淮南縣位於壽春縣(今安徽省壽縣)。

永安縣位於忻城縣(今河南光山)。

河間縣位於樂城縣(今河北省獻縣東南)。

臨汝縣位於梁縣(今河南臨汝)。

華陰縣位於鄭縣(今陜西省華縣)。

河東郡位於安義(今山西夏縣西北)。

清河縣位於慶陽(今河北省清河)。

江陵郡位於江陵縣(今湖北)。

長安縣位於今天的陜西省Xi市。

河南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北部。

肇州縣現位於廣西平樂西。

武功縣位於陜西省眉縣東部。

壹個大廳的名字

西柳塘

文帝六年冬,六萬匈奴兵馬侵漢。文帝命周亞夫在劉溪(今陜西鹹陽西南)駐軍。幾天後,文帝親自去了軍隊。走近軍營,只見鐵甲兵戒備森嚴。當命令送到大門口時,營兵紋絲不動,命令車夫停車,說:“軍中聽令,天子不聞!”文帝自己來到營門口,卻被哨兵攔住,只好交出天子傑夫,讓哨兵還錢。亞夫檢查了證件,下令打開車門,放進了司機。“營地裏不允許賽馬,”他說。司機和他的隨行人員不得不照做。進了營門,亞夫出來迎接。文帝表示哀悼後,士兵們依然關上營門,依舊整齊如壹。文帝高興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像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的士兵把敵人打得天衣無縫!”

愛蓮堂

哲學家周敦頤壹生清正廉潔。深愛蓮花,比作君子,贊其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嬈。

其他廳號

軍王堂編號:汝南、裴軍、陳留、旬陽、臨川、廬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長安、河南、肇州。

自理堂編號:實德、壹正、嬋粉、天真、後繼、少蓮、詩山、大本、承誌、敬蓮、永木、穗旭、忠誠、親愛、集賢、永思、程思、蓮西、敦加、敦敦。

移動

周姓起源於陜西省渭河平原。周姓由西向東的遷移和繁衍與周朝都城由陜西向河南的遷移密切相關。自平東遷洛陽後,周氏家族大大繁衍,壹度成為巨族。戰國秦漢時期,秦滅六國時各國貴族的遷徙和秦末的戰爭為周姓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條件。這壹時期,周氏家族遷徙到豫南和蘇北,形成了汝南周氏和周氏兩個大家族。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出現了第壹次民族大遷徙,姓周的人也隨著中原士紳壹起南遷。隋唐前後,周姓大規模發展,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數十年,尤其是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這些戰爭迫使河南、山東等中原地區的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集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唐初,周人跟隨進入福建漳州。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縣周遷居福建建甌馬府,作為世居地,史稱“馬府”。北宋唐太宗淳化二年遷至福建崇安縣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跟隨宋遷居閩亭寧化(今福建寧化)。南宋末年元初,這壹周氏家族繼續南遷至廣東梅縣。北宋滅亡時,山東、河南等地大量周姓隨宋高宗渡江定居浙江,分布在杭、諸暨、紹興、蕭山等地。周入粵是北宋末年、南宋末年中原地區的壹次移民。如新會橋亭周氏、沙府坊周氏,祖籍河南,南宋初年隨、南宋末年隨南遷。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移民到湖南邵陽。明清以來,周姓相對集中的省份有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臺灣省周氏家族主要集中在臺南、臺北兩地,多由北方遷入閩粵,再由閩粵遷入臺灣省。周移民大陸始於鴉片戰爭後的清末,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如今,周的人口在全國排名第九。

家庭網絡周家族

周(Zhou)是黃帝的後裔,其姓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周姓始祖後稷的母親,炎帝的後代,黃帝的曾孫的公主。後稷小時候擅長種莊稼。帝堯選後稷為農師,掌管全國的農業。由於後稷對農業的特殊貢獻,死後被尊為農神。同時,由於他的開創性工作,他被周視為祖先。周是當今中國第九大姓氏,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2.1%。

周姓百科全書

周氏百科是家族網為周氏家族成員提供的免費姓氏尋根服務。匯集了圖書館、博物館、網友等諸多資料,編織了中國周氏家族的起源、遷徙路線、分布圖、家族歷史、家族景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