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長江的代表動物有哪些?

長江的代表動物有哪些?

首先,長江江豚

江豚,俗稱朱江,是中國長江特有的鯨類動物。以前在長江主幹道上很常見。如今,江豚屬於國家準壹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幹流、鄱陽湖和洞庭湖。江豚喜歡追浪,所以常被形容為豬追浪。但也對江豚造成壹定威脅,因為航運船只在行駛時會掀起波浪,導致江豚追逐,容易被螺旋槳擊傷。江豚和白暨豚壹樣,主要依靠聲納回波定位,船舶螺旋槳的聲音會誤導江豚,最終導致被螺旋槳吊起或絞殺。

第二,揚子鱷

揚子鱷大約有2.3億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中最古老的生物,僅次於白鱘。它是壹種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鱷魚,有冬眠躲避寒冷季節的習慣。是中國長江特有的爬行動物。因為長江又叫長江,所以取名揚子鱷。它是世界現存23種鱷魚中最瀕危的壹種,也是中國國家壹級野生保護動物。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許多揚子鱷保護和繁育基地,人工繁育環境中的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2萬只以上。目前野生成功的揚子鱷數量在200只左右。和華南虎壹樣,缺少合適的野生環境是揚子鱷野生的最大困難。

三、中國大鯢

又名大鯢,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曾廣泛分布於長江、黃河、珠江等省份。1988中國大鯢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5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98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

由於長期捕捉,野生大鯢數量稀少,多為人工養殖。大鯢主要生活在水質相對清澈的河流中,在淺水區捕食,以蟹、魚、蝦為食,是壹種兇猛的淡水捕食者。它最大可長到2米多,叫聲很奇怪,就像小孩子的哭聲。

第四,烏魚

被稱為亞洲美人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活在長江水系,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燒鯛、木葉盤、紅魚、紫鯛、麻雀、火排、中華旗魚吸魚等。胭脂魚的生長速度很慢,壹般能活25年左右,最大可長到壹米多,體重30公斤。淺水產卵孵化,深水越冬。

五、長瘦泥鰍

俗稱泥鰍、泥鰍等。它們生活在長江中上遊,在急流和溪流中,以小魚小蝦為食,這些小魚小蝦都是肉食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物種,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中被列為易危。

六、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又名:鱘魚、鱘魚、鱘魚、池龍、鱘魚、鱘魚鯊、蠟、大蠟等。是我國長江最重要的魚類之壹,被稱為長江魚王。四川漁民有句諺語“千斤蠟如萬斤象”。蠟指的是中華鱘,生長速度快。壹般成熟的雄魚體重80多斤,雌魚體重240多斤。

中華鱘捕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寡毛類和魚類等食物,是典型的海河洄遊魚類。每年夏秋季節,在海中長大的中華鱘聚集在長江口,需要壹年的時間,逆流而上遊3000多公裏,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區域產卵繁殖後代。

上世紀70年代,長江流域中華鱘數量超過1萬尾。80年代下降到2176。2000年,下降到363人。2010年下降到57。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現已將中華鱘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七、長江鱘魚

長江鱘魚又稱鱘魚,俗稱“沙拉”。它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的壹種淡水定居魚類,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重要性堪比水中大熊貓。長江鱘的壽命在654.38+0.5億年以上,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遊和長江上遊,個體比較大。記錄中最大的個體有壹米半長,50公斤重。

長江鱘魚曾經是壹種經濟魚類,但近幾十年來產量急劇下降,現已瀕臨滅絕。

白暨豚、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魚和江豚等。,這些長江著名的野生動物,只有當我們更了解它們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保護它們的重要性。維護長江生態,保護水生魚類,是長江流域全體居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