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希臘文明時期,中國的絲綢已經通過絲綢之路到達歐洲,所以希臘語中出現了“絲綢”壹詞,其在希臘語中的發音與漢語相似。
隨後,在拉丁語中,“Si”的發音與日後的“CHINA”基本相似,而在法語中,“Si”的拼寫為“CHINE”,與英語“CHINA”的發音和拼寫非常接近,最終正式從法語“過渡”為現在的“CHINA”壹詞。
在印地語中,“絲綢”被稱為“CINA”,意為“絲綢之國”,後來被解釋為“支那”(拼音,不是拼音不能發)。絲綢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載體。在西方人眼裏,絲綢是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象征。所以“China”的英譯來自絲綢也就順理成章了。
2.中國古代的景德鎮地區被稱為昌南。由於景德鎮瓷器遠銷海內外,人們把當地方言昌南讀成了中國。來源是景德鎮瓷器。
最近看到的壹個帖子解釋說,景德鎮瓷器出名於北宋,“中國”最早見於壹些印度古書,比如公元前10世紀初的《摩訶婆羅多》,公元前4世紀的《摩奴法典》,公元前3世紀的《羅摩衍那》。在這些古籍大行其道的時候,秦始皇怎麽可能來?更不用說北宋的茶葉、瓷器和昌南鎮了。中國最早的名氣從南方絲綢之路傳到印度,再傳到包括希臘、羅馬在內的西方國家。在古印度,中國被稱為“中國”和“CINA”,“CINA”比“中國”更早出現。“中國”的發音傳到古波斯為“CHINISTAN”,古敘利亞為“TZINISTHAN”,其詞根都源於“CHI”、“CHINA”、“CINA”,即絲綢之國的意思。
“瓷器”和“絲綢”都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代表,在人類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龍的傳人要發揚中華文明,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