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喪家狗:我讀的是論語(修訂版)
李玲,山西人民出版社
推薦理由:不神化,不保護,語言學家眼中真正的孔子。
內容簡介:孔子不是聖人,而是壹個人,壹個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標準的出身卑微的人;壹個好學的人,孜孜不倦地學習,孜孜不倦地教人,傳遞古代文化,教人讀經典;壹個有道德知識,但沒有權力或影響力的人,誰敢批評當代的權貴;壹個四處遊說,為統治者擔憂,努力勸說他們改過自新的人;壹個熱心腸的人,夢想恢復周公的統治,安定天下人民。
看他的書,既不拿也不扔,恰如其分地說,他就是堂吉訶德。《論語》的壹個好處就是少了後世的虛偽。書中的人物,無論是大師還是十哲,都是普通人,笑著罵著,毫不掩飾。誰說偉大的老師必須得到高大全,神聖之門的弟子必須穿光?他們老師和學生在壹起,學生是尖子老師,老師罵學生,都有記錄。
我讀《論語》的時候,讀的是原著。孔子想什麽,要看原著。我所有的結論,都是用孔子自己的話來說——不是對知識分子噓寒問暖,也不是奉承人民。古人雲:“衣食足知榮辱”。其實,吃飽穿暖,未必不知榮辱。《論語》最難學的有兩點。壹個是“三軍可奪帥位,匹夫不可奪誌”,壹個是“不義富貴於我如浮雲”。現在哭著學《論語》的,不忍心先學這兩篇。試試看!
第二,“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季孫中華書局。
推薦理由:大家文字淺顯,圖文並茂,壹卷在手,徜徉在古人的生活世界裏。
內容摘要:中國古代的物質文化成就,是我們東方大國五千年光輝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本國情,本應成為常識,家喻戶曉。季孫先生在本書中以大家淵博的知識和流暢的文筆,系統地呈現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基礎知識。
三、《為什麽是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
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在中國古代史的關鍵時期,考古學家在沒有文學和文字的情況下,看透事物,寫出傑作。
內容簡介:公元前2000年,是根據傳世文獻推算夏朝始年中壹個容易記憶的數字。公元前2000年,所謂夏朝前夕,考古發現中並沒有與傳世文章相對應的“王朝氣息”。
公元前2000年,中原地區開始發生壹系列事件,為隨後以二裏頭為首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家的飛躍奠定了基礎。公元前2000年-中國文明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
徐宏的《為什麽中國(公元前2000年中原之景)》從考古材料入手,以考古學家的視角解讀從神話到歷史的過程,講述早期中國的故事。
四、《古往今來的河流: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發展》
許倬雲,上海文藝出版社。
推薦理由:篇幅千裏,視野開闊,對中國歷史精髓的把握。
內容簡介:在世界文明存在和變化的激烈浪潮中,中國如何應對和對待自己的歷史文化?中國從哪裏來,中國文化從哪裏來,向哪裏去?
《長河》這本書不僅是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回答,也是為當今中國人的歷史和中國文化的成長與發展寫的傳記。
圍繞國家制度與時代特征、思想宗教與文化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經濟網絡、民族文化融合與互動、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與生活資源、公民社會與信仰世界、文化的進步與轉型、科學技術、對外關系與其他文明的比較互動等壹系列主題,徐先生講述了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多彩生動的成長故事。
第五,《崇》中的委任狀與西漢歷史發展的關系。
侯旭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是壹個參考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具體歷史研究,將帶妳回到歷史現場,重新梳理西漢歷史。
簡介:本文以西漢為例,具體描述了每壹位皇帝在位期間建立、維持、廢除和重建這種關系的過程,並說明了這種關系的背景、動因、來源和基礎,以及這種關系所激發的言行是如何引領西漢歷史的。
本文試圖圍繞日常互動中的君臣關系,回歸歷史場景,捕捉當時人們的不同感受,重新梳理西漢歷史。本文試圖從“關系過程”和“關系”的角度,為理解中國歷史增添壹種新的方式,為超越史學中碎片化的實證研究和抽象的結構分析以及二者之間的異化和對立提供壹種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