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導遊考試的傳說與典故:竹簀壩朱龍大壩

導遊考試的傳說與典故:竹簀壩朱龍大壩

在泗陽縣來安鄉,有壹條十幾裏長的大壩。它像壹條龍,安詳地躺在那裏,仿佛在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它的起源和人類的不公。

當地有這樣壹個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過桃源縣(今泗陽)陳家莊。他剛壹停留,就遇到了大運河北岸的壹個缺口。缺口離宮殿不遠。乾隆派人叫來桃園縣令,給他三天時間堵住缺口。如果他阻止不了,他就會“擡起頭來看看”。下達命令後,甘龍乘龍舟去了清江浦。

縣令命民工日夜搶決口,卻堵了兩天兩夜。眼見大禍臨頭,他叫來治水的領導朱龍,叫他在壹天壹夜之內把缺口堵上,否則就“擡起頭來看”。

朱龍是有文化的,多年來壹直在管理堤防,在水的控制方面有很多經驗。他立即趕到工地觀察水勢,然後和民工商量,決定用竹子編個筐,上面墊上石頭和泥,堵住破口。前兩天知縣剛叫人用松散的土和石頭填起來,洪水就沖走了,不見了。使用朱龍的方法,只需要壹天就能完成新大壩。

知縣見了,聽了大家對朱龍的大贊,很不高興,就想出了壹個害朱龍的餿主意。他找到了朱龍,手拉手走到大壩關閉的地方。他邊走邊說:“朱龍兄弟真是個人才。大壩建成後,我壹定向皇上報告,賞賜他功德。”說話間,我來到了危險的工地。知縣突然驚叫道:“哦,不!難怪河岸會在這裏決堤。妳看,有兩條龍在水底跳躍……”朱龍向水中望去。這時,知縣的肩膀突然向前移動,把朱龍推進了漩渦。

當民工們看到朱龍掉進水裏,他們趕緊去救他。知縣喊道:“不許動!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兩條兇猛的龍在水下抓著朱龍。這叫‘二龍搶珠(朱)’,天意。大家都要和齊新聯手建壩,以報朱龍領袖建壩之忠!”

大家信以為真,當天晚上,用竹籃築成的大壩順利完工,時間正好三天。知縣連夜到清江浦拜見乾隆皇帝,把築壩的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乾隆大喜,將知縣提升三級。真正的築壩英雄朱龍已經沈入谷底。

這個大壩被命名為“竹繞壩”,因為它是用竹籃包裹石頭和泥土制成的。為了紀念朱龍,當地人也稱它為“朱龍大壩”。

這個傳說和民間流傳的許多故事壹樣,揭露了舊社會醜惡對真善美的扼殺,對我們今天也是壹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