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徐福馬府
“豪宅風格”的最初形態
徐福馬府建於宋至平年間,至四年前。它已經有940多年的歷史了。雖歷經數次修建,但仍保存了宋代建築的基本布局,被認為是廣東潮汕現存“豪宅式”房屋的最初類型。
根據康華的規定,它坐北朝南,結構嚴謹細致。這是壹個四合院。其中有三個主樓,五個房間,前座壹個持堂,中廳壹個護蓋,造成單廳、單屋、單露臺的布局。在第壹個入口和第三個入口的中間,修建了壹條走廊,後面的建築橫跨整個房子。整組古建築的裝飾設計手法古樸逼真,具有宋代民居建築的傳統特色。是嶺南、廣東乃至全國罕見的宋代建築。
2
潮州已略顯黃公廟。
潮州木雕寺
要欣賞廣東潮汕古建築精美的工程加工技術和裝飾風格,黃公廟應該是首選。建於1887,坐北朝南,為二元祠堂,總面積僅550平方米。
黃公廟是潮州木雕造型藝術當之無愧的寺廟。梁芳的兩側裝飾有不同形象的龍、鳳、獅等吉祥動物,而mir的傳說和中國戲曲的民間傳說如“銅雀臺”、“張裕煮海”和“水漫金山寺”是木雕裝飾的主要主題。這類木雕擺件的裝飾設計采用石雕、重雕、浮雕花紋、鏤空雕刻等不同技法,改善了時空的局限性。品牌形象主要表現多面而復雜的內容,在設計色彩上充分運用了紅漆帶金、五采帶金和此黑色素雕刻三種藝術手法,使建築輕重分明,因此被譽為“潮州木雕第壹”
三
潮安叢溪寺
石雕工藝的精髓令人驚嘆。
我們在品味廣東潮汕的古建築時,通常會提到壹句老話:“壹個石牛殺三個主人”,而這個歷史典故來自從溪公祠,距今已有1.30年的歷史。被稱為廣東潮汕石雕工藝品中的頂級造型藝術經典,有“民俗國粹”的美譽。
西宮寺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是旅居新加坡的外籍富豪陳建年從遠方來到家鄉修建的祠堂之壹。寺廟第壹入口,壹對精美的石獅子排列在建築邊緣,石牌樓的鋼屋架為兩側鏤空雕刻的石雕工藝品。最神奇的是嵌在石牌樓懸崖上的四件石雕工藝品。這四件石雕工藝品,每壹件都以當地的農業、工商業、漁樵耕讀、花草為題材,每壹件石雕都很好地運用了曲折構圖法,將不同時期的人、事、物集中在同壹個界面上,濃縮故事情節,主要表現壹個戲劇性的瞬間。
四
汕頭澄海陳次福故居
中西合璧,廣東潮汕第壹僑居
在廣東潮汕的傳統古建築中,“馬旭拖車”無疑是最標準的,經營規模也是最大的,從後輪軸上的三金客廳、祠堂到兩邊的“四金”院落,兩邊的四條花道就像四匹馬支撐著這座豪華別墅,因此被稱為“馬旭拖車”。現在在廣東潮汕,最具象征意義的可能就是陳慈夫故居了。由邸、山公館、裏和三鹿書屋四大建築組成。506個廳堂相連,錯落有致,被譽為“江南郭蓉府”。
無論客廳的屋檐下、後墻的墻角、門窗上,都有許多精美的潮州金漆木雕、石雕工藝品、灰雕瓷嵌,或“荷鼠紅ti”,或“番石榴鳥”。傳統繪畫也包含許多歐洲圖案和設計風格。至於常用的夾膠玻璃和地磚,聽說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原裝進口的。不僅有花鳥魚蟲的圖案,還有圖形。走廊裏的石柱縣主梁上,連英文字母都裝飾在線條裏。中西結合是必須的。
五
朝陽明安裏
住持殿有獨壹無二的字母。
明安裏建於200110,占地20000平方米。它是由中國香港企業家吳和他的妻子捐贈的。
通往明安裏的通道是典型的石碹建築,腹部凹陷。建築的屋脊用瓷器裝飾,像導遊詞的開篇文字,訴說著明安裏潮汕民居的工程建築特色和文化底蘊。走進院子,中間是壹個巨大的城市廣場,有池塘和花壇叫“鬥池”,右邊是木棧道影壁,左邊是壹排五排的古建築叫“九龍土主”。平頂灰色木屋,瓦片結構,屋檐用瓷器裝飾,桁架中間用金漆木雕和水彩畫裝飾。此外,還有許多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如泥粉畫和石雕。逗留期間,猶如走進廣東潮汕民間手工藝品交匯的寺廟,美不勝收。
六
潮安龍湖古寨
祠堂百家,潮汕為典範。
喬蓉村是古代韓江外滿洲和潮汕的要道,在宋代是廣東潮汕平原的重要商埠。明清時期,商賈雲集,“人物繁盛”,曾被稱為“潮州鎮”。歷經滄桑的《米爾傳說》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設計風格新潮的古建築,以及廣東潮汕厚重的歷史人文遺產。
走進古寨,有壹條長1.5km的直街,兩邊整齊排列著依九宮八卦而建的“三街六巷”——東邊有新街,上東門外街,下東門外街;西有武功巷、隆慶巷、復興巷、獅子巷、鐘平巷、伯公巷;弄堂兩旁是100多座家族祠堂、名家官邸和富豪、富紳的豪華別墅,很多都是有五個甚至十個入口的深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