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佛教經典中的五肉三惡戒的出處在哪裏?

佛教經典中的五肉三惡戒的出處在哪裏?

《楞嚴經》中,所有的肉都是為了慈悲為懷,斬斷對食欲的貪欲。

五葷三惡是中國古代“齋戒”飲食中的禁忌,最早為道家、儒家所推崇,後為外來宗教所引。五種肉:大蒜、小蒜、杏曲、種蒜、蔥是西方的五種肉,韭菜、大蒜、雲臺、香菜、芫荽是道教的五種肉;三惡:道教不吃的三種肉:鵝、狗、龜。

宋代羅援《爾雅義》說:“蒜、小蒜、杏曲、種蒜、蔥白為西方五禽肉,韭菜、大蒜、雲臺、香菜、芫荽為道教五禽肉。”

李明時珍《本草綱目·菜與蒜》:“五葷五辣,謂之刺鼻臭。小蒜、蒜頭、韭菜、油菜、香菜為五禽肉;道教把韭菜、蔥、蒜、油菜、香菜看作五種肉。”註意“蔥”不在道教五禽肉菜之列。“三不喜”指的是狗肉、鵝、烏魚。

朱明國珍《莊泳小品子怡齊琦》:“常言道,有五種肉,三種惡心的話,極難理解。

孫真人的歌裏說,天恨鵝,地恨狗,水恨烏魚。鵝有夫妻之情,狗有主事之誼,烏魚有君臣之忠,不可忍食。"

道教有三惡,天恨鵝,地恨狗,水恨龜。這三種肉絕對不能吃!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版本的“三不吃”,甚至“四不吃”(即牛、狗、烏魚、鵝不吃)。

不說不雅的話,戒吃五葷三惡;不做不雅的事,要冷靜;心不要不雅之物,內外清凈,可以說是清清白白。簡而言之,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食,心、口、身合壹。

涵蓋五葷、三惡、煙酒都是無意識的東西:五葷(蔥、蒜、韭菜、糯米、糯米)是天地不正之氣所生,吃了容易傷五臟元氣(蔥傷腎、韭菜傷肝、韭菜傷脾、蒜傷蒜、糯米傷肺)厭惡的人吃久了會膩。三種厭惡(天上的鳥,地上的獸,水裏的水族)是猖狂的東西。吃了容易傷三寶的本來精神,更有損陰德,所以和尚不吃;酒是濫交的根源;煙也耗元氣,損沅陵。所以出家人要戒五葷三厭煙酒,做到清濁化濁,滋陰補陽,自亮自明。

佛曰:“凡殺生者,必為民食。人不吃就不殺。”吃素,可以使許多人不做出肉欲行為,並培養慈悲博愛之心。孟子曰:“君子為獸,不忍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聽到它的聲音就不忍心吃它的肉。”很多養牛的不吃牛肉,養狗的不吃狗肉。因為這些動物有情有義,不忍心殺了它們吃它們的肉。陸放翁的詩:“骨肉欲滴可口,將軍痛怨難伸。設身處地的想壹想,誰會拿刀砍自己?”人是萬物之靈,怎麽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

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這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定理。人家害我們,我們不服,打,辯;我傷害了他,也許他願意手下留情?所以,清了口之後,就可以不再種原因,還可以去結果。口不清,業不清,為何脫輪回?不持戒,人生根不固。為什麽是生死?俗話說“男人若行公,妻子行公;如果他練習得多,收獲就多;如果他練習得少,他從同修那裏得到的也壹樣;如果他不練習,他就不能練習。”妳幹得好,別人分不到壹杯羹。如果妳犯了罪,別人將無法取代妳。所以,要想避開地獄,就要擺脫惡心;想避開餓鬼,先不要貪;如果妳想避開野獸,就不要吃他的肉;想得到壹個人,先學會孝順;要想住在天上,就要持五戒;要成佛,首先要用壹顆清明的心;心若明,因果不曖昧,性若見,便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