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春,(上海)民族勞動大學農學院奉國民政府之命停辦。在適當的時候,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了西北特教建設的初步方案,即把勞動大學農學院的農場和部分圖書儀器劃撥給國立西北農林科技學院。由於運輸途中丟失,初步只接收了國家勞動大學(上海)及其農學院圖書館移交的451冊圖書。
1935年8月,李儀祉先生將他於1932年在陜西省立高級中學(xi安)創辦的水利專題課程搬到國立西北農林科技學院,帶回壹批書刊。
65438-0936,國立西北農林科技學院正式招生,辛樹之教授任校長。在任校長期間,有“三寶”之說。主要是抓三件事:壹是聘請知名教授;第二,充實圖書和儀器;第三,為學生畢業後尋找出路。建校之初經費比較充足,辛樹誌教授比較註重省錢。大部分資金用於購買書籍和樂器。有壹次,我親自去北平購買當時的書籍和儀器,費用多達十萬元。
7月1936,圖書館正式開館。學校任命黃聯勤先生為圖書館館長,另有五名員工。同時在《西北農林科技》(第壹期)上發表了圖書館的閱讀借閱規則。當時只有108教職工,101學生。
同年,學校成立了圖書館委員會和采購委員會,黃連琴還擔任了兩屆委員。同年2月,圖書館工作人員人數達到9人。圖書館占地面積561平方米,有壹個書庫和兩個閱覽室。
1937西北農林科技學院教學樓(原農學院樓)竣工,圖書館遷至壹樓東南角,大大增加了建築面積。
從65438到0938,圖書館接收了原Xi臨時大學移交的87本中文書籍。在此期間,圖書館不僅購置了壹些圖書,還接收了辛樹誌校長和石生漢、傅斯年、顧頡剛等教授學者贈送的壹批圖書。為了避免戰爭破壞,學校把壹些重要的書籍搬到陜南勉縣存放。
1939年4月,國立西北農林科技學院與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合並,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教職工約250人。隨著國立西北農學院的建立,圖書館更名為國立西北農學院圖書館。當時有藏書15000冊的書庫和60座的混合閱覽室,有過刊和線裝書書庫。此外,圖書館還購買了全套的《國文周刊》、《東方雜誌》第壹、二集和萬友圖書館,四輯四存之壹正在編輯中。這時,圖書館已經收藏了40073本書。
抗日戰爭時期,學校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圖書館人員變動頻繁,工作毫無進展。當時雖然收到和購買了壹些抗日宣傳書籍,但往往被“封殺”、“查封”囚禁。1940-1941期間,日寇三次轟炸學校,死傷學生眾多。圖書館所在的農學院大樓(也就是今天的三號教學樓)也遭到多次槍擊,部分建築遭到相當程度的損壞。
從1945到抗戰勝利,圖書館先後接受了三批外國捐贈的圖書,補充了幾本抗戰時期缺少的期刊。
5月20日,1949,學校解放。此時圖書館藏書41707冊,其中裝訂期刊1676冊。
新中國成立前,圖書館作為學校教學科研的支柱,經歷了戰亂的騷擾,但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的圖書資料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存和科學的管理。比如分類采用杜威十進分類法和中國十進分類法,都為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這壹時期圖書館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壹是館藏文獻數量劇增,1978館藏文獻總量已超過52萬,比1949增加了13倍;二是明確了圖書館作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學術機構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建立健全了圖書館業務組織,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三是實現了圖書館基礎業務的規範化管理,深化了業務和服務,擴大了範圍;第四,獨立圖書館的建成為全面提升圖書館的文獻保障能力創造了條件。雖然圖書館在1966-1970時期停滯不前,但圖書館不斷發展壯大的大趨勢並沒有根本改變。快速發展階段(1950-1966)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以及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國內高校也得到快速發展。解放初期,西北農學院教職工只有608人,到1966年底,教職工人數已發展到1169人。在校學生人數從解放初期的585人增加到60年代初的265,438+094人。
隨著學校規模的迅速擴大,圖書館進入了第壹個快速發展時期。1956總藏書近170000冊;在1961,總收藏量達到258000多冊;1965年,總藏書達到310000余冊,全館工作人員由解放初期的6人增加到32人。
與此同時,圖書館的業務管理和理論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其中50年代圖書館範世偉主編出版的《圖書分類》在國內圖書館界有壹定影響。《漢語拼音作者號表》(即《字帖作者號表》)已被省內外部分圖書館采用;65438年至0954年,辛樹之院長發起並邀請十余位老師參與,在圖書館成立了“祖國農業遺產研究小組”,後更名為“古代農業研究室”,利用圖書館的壹批古代農業文獻資源開展農業史研究。此外,圖書館在20世紀60年代的書目索引也取得了顯著的服務成果。
1951年5月,圖書館設置1館長管理圖書館事務,1首席館員協助館長處理圖書館事務。有四個部分:編目,出納,閱讀和期刊,分別由五名圖書館員和兩名工人協助處理。有1棧;有1個混合閱覽室,與書庫相連,陳列期刊200種;資料室1個,藏書2000冊;有期刊和報紙儲存室1個,公共報紙閱覽室1個。
1956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座談會精神和教育部有關規定,學校加強了對圖書館的領導,將原圖書館由教務處改為副院長。1957 1,學校決定將圖書館改為由副校長直接領導的處級單位,由副校長王振華兼任圖書管理員。圖書館在學校教學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確立並延續至今。
65438-0957,學校正式成立圖書館委員會。圖書館委員會的成員大多由當時的知名專家教授組成,委員會主要負責圖書館發展建設等重大問題。
同年,在圖書館設立了辦公室。辦公室下設有采訪、編目、流通閱覽三組,以及工具書閱覽室、期刊閱覽室、政治書閱覽室、教師閱覽室、縮微復印閱覽室,文學類圖書開架借閱。圖書館制定了壹些基本的規章制度,如圖書借閱規則,閱覽室的閱讀規則以及期刊和學生參考書的使用。同時,學校決定將以前按部門分配圖書經費改為由圖書館統壹管理和使用。
1964年冬,圖書館新館落成,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館名。新樓位於校園中心,由主樓、側樓和附樓三部分組成,總面積865,438+000平方米。隨著新館的建成使用,使館館舍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面積比解放前增加了15倍。博物館的所有設施都已更新,工作人員增加到23人。新館有10個專業閱覽室,3個普通閱覽室,870個閱讀座位。1965年初,圖書館全部搬入新館,2月28日舉行開館儀式。學院黨委書記陳武宇在開館儀式上對圖書館今後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為了改善教師的閱讀和學習環境,學校為新大樓的所有教師閱覽室配備了皮質軟椅,這在當時是整個學院辦公學習的最佳配置。停滯階段(1966-1970)始於1966的“文革”運動給國家帶來了滅頂之災,圖書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文革”初期,除1位老同誌外,其余人員多被送到“五七”幹校參加勞動。好在因為圖書館是獨立建築,所以沒有受到太大沖擊,圖書、期刊、資料等館藏資源保存完好。在恢復發展階段(1971-1978),根據1971中央出版座談會和全國教育會議的指示,圖書館工作人員陸續從五七幹校返回。這壹時期圖書館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整理和恢復專業工作,成為我國較早恢復圖書館工作的大學圖書館之壹。
1971年,為了迎接第壹批工農兵新生的到來,圖書館整理出館藏圖書30多萬冊,原陜西理工大學接收圖書8萬多冊。同時修改了部分規章制度,安排了7個閱覽室,恢復了書刊的訂購和收藏,完成了恢復開館的各項準備工作。1974到1976,朝農(朝陽農學院)開學,圖書館成立了校外教學基地工作小組,負責給校外基地和駐地送書。
1978,圖書館調整館內機構,宣傳報道組改為宣傳咨詢組;期刊閱覽室劃歸報業集團管理;科研部門的“科技資料室”置於圖書館的統壹領導之下;內部圖書改為由流通組管理。同時增設外文期刊閱覽室,實行開架閱覽;增加咨詢項目,設置專人負責組織答疑和代搜文檔。同時還創辦和編輯了《科技信息參考》、《國外科技信息》、《科技信息》、《圖書通訊》等信息類期刊。同時,《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出版標誌著我國圖書館業務規範化的開始。圖書館統壹使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中外文圖書資料進行分類,逐步實現各項業務工作的規範化管理,發展迅速。
1974年4月至5月,圖書館對《漢語拼音作者名單》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檢查。當時省內外的圖書館要求比較多,所以印出來後送到全國320多家圖書館,在全國同行中影響很大。在此期間,由於圖書館工作的迅速恢復,為讀者服務的工作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到了中央電視臺的采訪和《光明日報》的報道。《陜西日報》以《為教學科研鋪路——記西北農學院圖書館》為題,報道了圖書館“熱情服務,咨詢解難,定位讀書,見書新書精神”。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全面開展,科技信息服務成為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科技文獻檢索服務和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圖書館管理的改革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成為這壹時期圖書館發展的主要特征。
1,全面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
65438-0979,西北農學院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這壹時期,學校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工作迅速恢復和發展。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圖書資料工作的意見》的精神,圖書館進行了完善圖書館決策機制、與院系設置體制的改革。
1979年7月,圖書館由三室三組組成,分別是辦公室(含宣傳咨詢工作)、編輯組、流通組、報業組、信息資料室、古農業研究室。各室主任由學校黨委任命,是學校裏的科級幹部。
1982學校恢復成立圖書館委員會,作為學校圖書館信息工作的咨詢機構。委員會成員包括主管圖書館工作的院長、圖書管理員、辦公室主任以及關心圖書館工作的系副主任或副教授。1987 11,我校新圖書情報委員會成立。張越教授任主席,馮世良副主任任秘書。
隨著學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圖書館從1987開始進壹步加快改革步伐,圖書館管理思想和服務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形成了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促進了圖書館各項工作的開展;從65438到0987,學校進行了各種人員調配。為了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圖書館將以前的業務組(室)改為部門,對性質相近的業務進行集中管理。除辦公室外,還有采編部、流通閱覽部、期刊部、信息咨詢部、技術部等處室,信息咨詢部下設農業科技信息研究室。各部、室主任、副主任由學校聘任制改為館長聘任制。同年,經學校批準,作為試點單位,試行雙向勞動優化組合,由圖書館聘任各業務科室主任、副主任,實行定編、定崗、定責、定編、定崗,制定了圖書館崗位職責和考核辦法。
從1997年5月起,圖書館開始全面實施崗位責任制管理,進壹步完善考核獎懲規定。調整後,部室為采編部、發行部、期刊部、文獻信息服務部、技術部、辦公室。此外,還通過民主推薦、領導考核、交流競聘、遴選崗位等形式,對7個崗位進行了28次考試,調整工作崗位20余個。調整的範圍基本上涉及到了全館的所有崗位。通過壹系列改革措施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員的減少,圖書館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2.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促進圖書館現代化。
這壹時期,以計算機技術應用為中心的服務工作逐步開展,加速了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進程。
1981-1987、圖書館利用世界銀行教育項目壹期貸款購置了壹批現代化技術設備,開展了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研究工作。1987年2月,受中國農業學會科技信息分會委托,本館承辦了第壹屆全國農業信息電子計算機系統建設研討會。29個省市自治區農科院信息研究室、農業院校信息辦、國家專業情報機構等40余名負責同誌參加了研討會。
從65438到0992,圖書館計算機流通管理系統進入開發研究階段。1994年4月起,計算機流通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圖書館實現了1975後進藏中文圖書的計算機借閱和開架借閱。該系統走在了全國農業系統圖書館工作的前列,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提高了中文圖書的利用率。
1990年9月,圖書館購置了壹套AGRCOLA光盤檢索數據庫,3月,1991,成立了文獻檢索室和計算機光盤檢索室,提供計算機檢索服務。圖書館信息服務包括:跟蹤與選題服務、專題文獻檢索服務、編輯出版《信息通報》專題書目索引等。,而且服務已經擴展到校外地區。1998年5月,圖書館建成了光盤網絡檢索系統,擁有28個光盤驅動器和16臺計算機終端,不僅可以通過16臺終端檢索本館18種中外文數據庫,還可以檢索國家圖書館60多種大型中外文光盤數據庫。
1999年4月,圖書館建成多媒體網絡電子文獻閱覽室,與校園網聯網。網上的相關信息可以通過中國科研教育網查閱。光盤檢索網和多媒體網絡電子閱覽室的建立和運行,為師生開展課題研究、科研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撰寫學術論文、閱讀電子文獻和查詢互聯網信息提供快捷、全面的服務。
3.加強文獻檢索課教學,促進學生信息素質教育。
在此期間,我們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結合工作實踐,開展業務研討,根據國內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增加新的服務形式,對農業系統文獻檢索課的教學起到了最顯著的促進作用。
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文檔數量增加,對文檔的需求越來越明顯,人們獲取信息的復雜性也隨之增加。文獻信息檢索活動開始脫離人們的科學研究和科學交流。1982年7月至1985年6月,本館受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中國農業圖書館合作委員會、陜西省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委托,為全國農業系統、陜西省高校圖書館系統舉辦參考咨詢、文獻檢索短期研修班、農業文獻檢索與利用培訓班。參加學習培訓的有來自全國19省市農業系統和陜西省高校圖書館的約200名學員。
1983年5月,圖書館入選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決定,西北農學院、吉林農學院、沈陽農學院、華南農學院、浙江農業大學圖書館聯合編寫《農業文獻檢索與利用》教材,為農業系統圖書館的檢索培訓做準備。
1986年6月,經學校批準,圖書館成立文獻檢索與利用教研室,文獻檢索課列為選修課。9月,受陜西省高校圖工委委托,圖書館舉辦了全省高校“文獻檢索與利用”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進壹步推動了全省高校文獻檢索課的創建和發展。
4.全面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圖書館事業成效顯著。
從1987開始,圖書館開架借閱圖書增加到總藏書量的30%,其中圖書全部向教師和研究生開放,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從50多小時增加到70小時。
1989期間,由於來館讀者數量和借閱圖書數量急劇增加,為解決經費和圖書的短缺,圖書館開展了文藝書刊的出租和有償服務,實行“以書養書”的做法。雖然後續管理措施沒有跟上,壹度產生了壹些弊端,但這部作品還是受到了讀者的好評。
1979後,圖書館恢復並開展國際交流工作,開展對外交流活動。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東南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交流關系。1979,聯合國糧農組織將西北農學院圖書館列為該組織直接建立的收藏單位。
長期以來,圖書館學術研究活躍,在省內外圖書館界影響較大。為進壹步加強圖書館的學術研究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的業務溝通,解決圖書館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圖書館在1980-1986期間連續舉辦了七屆圖書館業務研討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99,* * *已發表與本館各研究領域相關的論文253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1部。獲中國圖書館學會特別獎,第62屆IFLA代表大會優秀論文1,陜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科研成果二等獎1,西北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1。獲各級學術成果獎、論文獎72項。發表論文包括《中國圖書館學報》6篇,《中國科技信息學會學報》1篇,《高校圖書館學報》3篇。
1995年7月,農業部批準該館擁有科技成果查新權。1996年7月,陜西省科委批準該館擁有科技成果查新權。1986年5月,圖書館接受了陜西大學圖書館檢查組對1981以來高校圖書館工作規定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評價良好。1989年3月,圖書館通過陜西省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評估檢查,被評為優秀圖書館。1998年2月,陜西省教育工會授予圖書館部工會“先進集體”;3月,山西省圖書館學會授予圖書館“學會工作先進集體”;1999年9月,圖書館被評為1997-1998、1999學年管理與服務教育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