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優點是每壹個歷史事件都是按照時間順序獨立書寫的,可以完整地反映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彌補了編年體和傳記體的不足。缺點是不能顯示同壹時期各種歷史事件的聯系。
與編年體、傳記體並稱為古代三大史體。編年史,每個事件都有壹個主題,是壹篇專門的文章,它把零散的材料按時間順序集中起來。它兼有編年體和傳記體的優點,註釋詳細,易於閱讀。
南宋袁術的《通鑒史》正式確立了這種文體。此後,許多歷史書籍被改編或創作成這種風格,如[明]陳邦展的《宋朝年譜》、《元朝年譜》、《張謇的《西夏年譜》、[清]顧應臺的《明朝年譜》、《黃鴻壽的《清朝年譜》等。
此外,清朝每壹次重大軍事外交行動結束時,都會把相關詔令按時間順序編成壹本書,稱為總綱。《四庫全書》也將其列入“編年史”,即專史編年史。共29條策略,可分為三類:壹是平息叛亂,消滅地方割據勢力,統壹鞏固邊疆活動;壹是鎮壓農民和少數民族的起義;壹是處理洋務,洋務。
編年史類書籍,以事件為題,事件之間缺乏聯系,讀者無法從中找到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這是它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