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寫更是極端。比如《三國演義》第壹回,說劉得了千斤熟鐵,關羽造了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還有壹個奇怪的名字“冷艷鋸”。在《三國演義》中,對青龍偃月刀的制作過程和刀身樣式只有簡單的提及:“雲長制作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眼鋸’,重82斤。”第三次虎牢關之戰,呂布在壹首詩中說:“戰役不分勝敗,關雲長戰前懊惱;青龍包道可霜雪,鸚鵡衫飛蝶。”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壹起成為了關羽的識別標誌。羌人兵敗雪中,安排了壹段話:“只見雲中大將,面如重棗,眉如蠶,綠袍金甲,龍刀,騎赤兔馬,胡子美。”劇情如此生動,關羽威武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不僅如此,《三國演義》還圍繞青龍偃月刀設計了許多精彩的情節,如:帶刀挑袍、單刀赴會、丟刀搶刀等。看來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出現的時間比關羽還長。
關羽用它殺了很多武將,所以後人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吳棟將軍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為父報仇,殺了潘璋,奪回了青龍偃月刀。所以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視為彼此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