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宋體是誰的字體?

宋體是誰的字體?

宋體是中國明代雕版印刷中出現的字體,不是個人字體。

原型是對宋代楷書基本筆畫(如點、撇、壓)的模仿,但由於使用木材作為活版印刷,為了符合木材的自然紋理,楷書由斜橫變為豎橫;同時因為減少損耗,豎筆加粗。到了明代,這種字體逐漸脫離了楷書的面貌,成為壹種成熟的印刷字體。

起源

我國宋代出現了活字印刷術,當時的活字字體都是楷書。宋代印刷業有浙江、四川、福建三大產區,這三地的楷書字體各有特色。浙江出版的字體大多模仿歐陽詢楷書,四川的模仿顏真卿楷書,福建的模仿劉公權楷書。

宋朝被金朝打敗後,為了翻印北宋留下的書籍,在南宋都城臨安的彭北街上建立了許多出版社(稱為“書坊”),其中就包括陳奇的陳宅書坊。陳宅書店出版的書,楷書字體很有特色。這種字體,後人臨摹,就是近代所謂的“仿宋”,也是宋體的基礎。

臨安印的壹些書,明代再版了,只是字體改了:橫畫是線形的,粗細變化比較固定。在1553(嘉靖三十二年)出版的《墨子》中,宋體的基礎已經形成。萬歷年間,這種字體因刊數迅速增加而流行起來,成為現在所知的宋體。

宋體雖逐漸流行,但因其書法缺乏藝術變化,被明代學者批評為“工匠式的人物”。宋體東傳到日本,被日本稱為明體。清代印刷以宋體為主,康熙字典也用宋體。但康熙又規定現行版本的字體要改名為宋體,導致了漢語中的“明體”與“宋體”之爭。

有壹種流行的說法是,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原名秦體字。這個說法在1988出版的小說《第二肖像》、1991出版的兒童百科《萬物集成》等壹系列自媒體中都有提及,但並不屬實。

發展

日本的明朝風格(日語:明朝Style/みんちょぅたぃ?不是tai),因美國人威廉·甘布爾於1859年將美國長老會出版的六種字體引進日本,並指示日本人制作電鍍字體,因抄襲明朝萬歷年間的字體而被稱為“明式”,日本沿用至今。

現代字體是宋體印刷的。後來,按照西方文字加粗和意大利文字的方式,在漢字印刷術中也創造了加粗字體。目前,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已成為漢字印刷的四種主要字體。“宋體”是壹種字體的總稱,很多字體都屬於這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