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壹定程度上,這部經典小說是中國流行的藝術傑作,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
好的文學作品值得更多人去看,尤其是寄予厚望的孩子。
《西遊記》中那些精彩的場景,如“大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參果”、“打紅孩兒”,當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故事背後的文化本質。
為了讓小讀者容易理解《西遊記》,趙卓雲特別創作了《給孩子講壹個西遊記》這本書。這是壹本8頁的精裝繪本,對經典《西遊記》進行了改寫和解讀,讓每壹個孩子都能更多地了解《西遊記》。
眾所周知,西遊記原著中的文字是偏向古白話的。雖然壹般人都能理解,但是孩子很容易退縮,產生抵觸情緒。所以,適當改編,讓孩子看得懂才是王道。
在《給孩子講西遊記》中,刪除了很多多余的內容,以最少的文字展現最好的故事。值得註意的是,它並沒有減少故事本身的數量,所以不用擔心看不到完整的西遊故事。
當然,再好的改寫和縮寫也要保留原作的韻味,否則毫無意義。這壹點,從《三星洞徒弟》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來。孫悟空見到菩提祖師後,與壹只猴子和壹個仙女交談。從此,世間出現了壹只名為“美猴王”的石猴,菩提祖師有個倔強的徒弟,《西遊記》作者之前也深刻地展示過美猴王的性格。
西遊記是壹本諷刺封建社會的書,也是壹本能讓人成長的書。它有許多有趣的地方。以孫悟空第壹次去天宮為例,似乎天宮裏的每壹個人,以玉帝為首,都是用來安撫孫悟空這個初來乍到的神仙的。
但是,在孫悟空看來,這是奇恥大辱。於是,壹氣之下,我回到了花果山。那麽,我們如何理解這樣的行為呢?在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兩種合理的解釋。第壹,封建統治者拒絕表彰品德高尚的下士,刻意壓制底層成長起來的人才;第二,這個時候孫悟空雖然有壹技之長,但是他沖動,心智不成熟,還挺囂張的。所以直到後來才逃出如來的五指山,被壓在山下五百年。
壹個人再優秀,在沒有做出有價值的事情之前,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主動去了解妳。